学校、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
根据《丽水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学校、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对当前做好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抓住重点。手足口病疫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幼儿园和小学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区域。妙高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农村小学的监管和指导工作,要逐个进行排查,力争做到全覆盖。
二、强化晨检。幼儿园和小学要严格按《浙江省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指南》的要求,强化晨检工作。1、班主任要与校医、保健教师密切配合做好晨检工作;2、晨检时间为早上儿童入园、学生入校时间;3、把好入园、入学关。要认真按照晨检要求,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发现发热、皮疹、手足口疱疹等身体不适症状儿童,应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到医院就诊;4、教师加强对幼儿、学生的观察。看到上课精神不振、下课不活跃、与往常不一样的学生就要仔细询问;5、落实目击者报告制度。同班同学或同寝室同学有发病症状,目击者或知情人应及时向老师报告;6、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缺勤的幼儿、学生,应当跟踪了解他们缺课或迟到的病因。如果因病缺课或迟到,要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7、晨检老师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接触发病学生后要马上洗手,防止交叉传染。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症状的,应暂停工作,及时就诊;8、做好记录。详细填写晨检记录、目击者报告记录和缺勤学生原因记录,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三、加强防控。1、平时要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干净整洁;2、衣被置阳光下暴晒;3、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4、对桌椅、楼梯扶手、门把等物品表面进行擦洗式消毒;5、学校指定专人对教室、寝室等场所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15-30㎡使用30W的灯管一支,距地面2-2.5米,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6、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冷食,预防病从口入。教育家长一旦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近期假日最好少外出,减少被感染机会。另外,还要注意儿童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7、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病人后,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食、饮具必须煮沸后20分钟消毒,桌椅、门窗、校舍、书籍、地面用1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生活用具、玩具用1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清洗消毒,患者衣、被单可在阳光下暴晒,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1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8、一旦被诊断为传染病病例,患者应在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凭县级医疗机构痊愈无传染性证明方能返校上课;9、病例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局与卫生局可决定采取放假措施。
四、组织培训。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迅速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要求人人掌握手足口病的初步观察判断常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五、广泛宣传。各学校、幼儿园要针对当前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养成。将省疾控中心编制的《预防手足口病》和县疾控中心编制的《手足口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作为宣传资料印发给每一位小学生及幼儿家长,向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遂昌县教育局
二○○八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