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故里
“鲁迅”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真没想到,在国庆长假期间能到绍兴鲁迅先生的故里去游览,瞻仰这位伟大文学家。
鲁迅故里全年免费开放,所以每逢假期游人如潮。现在的鲁迅故里已成为一个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土人情,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景的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白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一只只精巧的乌篷船在细长的河道中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仿佛把鲁迅笔下的作品都实体化了。
鲁迅先生曾这样回忆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虽说雅致,但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菜园。童年的小鲁迅与其他小朋友们常常来此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扑捉张飞鸟等。对于贪玩的小鲁迅来说,这里充满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在他的文章中更是有一种须臾不可分割的情感。
鲁迅12岁时被家里人拉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同时充满疑惑的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生动的描写,使我记忆犹新,久久难忘。
我也和天南海北的游客一样,漫步来到三味书屋,但见古朴的“三味书屋”四个大字立于匾额之上,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桌椅大多为当年的原物,“早”字的故事诞生于此,整个书屋弥漫着一股翰墨的清香。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正如“三味”所义由粗到精,层层递进。对于读书,朱熹有句经典的名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些话像我们读书人的指路明灯,永远照耀这我们刻苦学习,奋发进取。
鲁迅一生以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在艰难的历史进程中,毅然拿起笔作为革命武器,创作了《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优秀小说,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社会的腐败,强烈控诉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这是他留给中国及世界的一笔精神财富。
刘玉花教师点评:以作者的慧眼与会心,再现了一个“我”心中的鲁迅故居与鲁迅。文笔清新细腻,文章中处处可感受到语文味。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能这样联系所读、所见、所感写文章,是很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