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三篇
(一)希望与梦想开始的地方 初一(8) 周时进
我的外婆家在石练镇黄皮村,周围环绕着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村子的中间穿越而过,终年累月,“哗,哗,哗”地流淌,诉说着这个村子里的一个个生活故事。
从前,黄皮村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四面环山,一条狭窄的沙石小道,是村里唯一通向外面的路,路的两旁居住着几十户打着泥墙瓦片的人家,散散落落,年复一年,村民们一直过着平淡而又艰辛的生活。几年前,伴随着一条宽阔的“石王”公路,飞石岭隧道的开通,黄皮村成为我县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各种车辆络绎不绝。在“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实施中,勤劳精明的黄皮村民也闻风而动,借助于风景秀丽的南尖岩、飞石岭等旅游景区的优势,纷纷在公路沿线的自家门口开办起了十多家以蔬菜命名的特色农家乐,着力打造农家绿色品牌,生意红红火火,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先尝为快。那些在田头地角,默默生长的土家菜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饭桌,成为成里人的美味佳肴。旅游旺季的时候,这些农家乐,每月可创收近万元。如果凑巧,你还能赶上这里的特色民俗活动——七月会。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经济收益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他们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还常常为外地游客做义务的导游,宣传这里的秀山碧水,介绍村里的风土人情,推销农家的土特产品,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真没想到过去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竟然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变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的黄皮村,日新月异,真是今非昔比。放眼望去,一座座崭新的洋房,拔地而起。田野、山坡都是一片茫茫的碧绿,茶叶、菊米,飘荡着诱人的清香,伴随着茶农的欢声笑语,一方方整齐的吊瓜架,四季豆棚错落有致,浓郁的枝叶间果实累累,使静谧祥和的小山又平添了几分秀色。家电下乡村,政府发补贴。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悄然进入平常农家里,村民们都开着摩托车、小汽车去搞生产,运销本地农产品,勤劳致富奔小康。一条投资近百万元建造的康庄公路,如同一条银灰色的长龙,从村口一直向外延伸,将承载这黄皮村人的希望与梦想,把黄皮人的聪明才智和宽阔的情怀,带向远方……
(刘玉花老师推荐)
教师评语:
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一草一目,热爱家乡特有的文化,自里行间洋溢着热情,自豪感,读着文章,心儿也会沉醉其中。
(二)家住南门
初一(8) 周时进
我家住在南门,已经有五年了。岁月如流,刚来时,我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如今,我已变成了一个中学生。当初对南门的生疏,现在都已渐渐熟悉,习惯之后,却也成了自然;就像交朋友一样,初认识时有些陌生,在慢慢交往中,摸透了对方的性格,终于走向和谐友好。
南门有一条长长的南溪,溪水清澈见底,终年累月奔腾不息。溪的两边绿树成荫,如同两条绿色的飘带。每到炎炎夏日,南溪上游的电站放出滔滔的水流,伴随着徐徐而来的晚风,散发出一阵阵凉气,吸引着成群结队的市民前来纳凉小憩,置身于此境,让人无比惬意。
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坐在妈妈自行车后面的小椅子上,跟随妈妈到南门游玩,顺着南溪的堤坝上上下下的追逐嬉戏。就这样,南门在我的小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没想到,几年之后,我会安居在南门,房子依偎着南溪,成为南门的新居民,在这里快乐地生活。
南门的春天说来就来,悄悄地,有点春雨“润物细无声”的韵味。你看,不知何时,溪边杨柳叶吐出嫩芽,小公园里各种各样的树木都抽出了新枝和绿叶,绽放出了稚嫩的花朵;溪边那些无名花草,一簇簇到处探头探脑;山坡一天比一天苍翠,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给南门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南门是美丽的,也是绿色自然的。鸟儿在我还未起床时,就三五成群地飞到我家院子里的广玉兰和石榴树上,叽叽喳喳的地欢叫,有时还飞到去我房间的窗台上觅食,好像到我家做窜客似的 ,使我宁静的家园又平添了几分灵气。生活在这样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的环境里生活,使人心旷神怡。南门真是个好地方!
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发展,南门的水更清了,草更绿了,花更美了,人更多了……
南门,温馨的家园,愿你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我爱南门!
(刘玉花老师推荐)
教师评语:
这是我的学生周时进的一篇文章。他的文章文笔清新,对生活中简单的美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是十分可贵的。读着他的文章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走进新农村 体验新生活
初一(8)班 王晨晖
我的家从城市搬到农村有四个年头了,四年来,我们深切感受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提到农村,就会想起满地垃圾和动物的排泄物,空气中弥漫着臭味。现在,村民们的垃圾都倒进了垃圾池,由村里集体清运处理。动物的排泄物都收进了化粪池或沼气池,还可用来烧火做饭呢!而村民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村里建设了群众体育活动场所,配备了各种体育设施,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晚上常有一群妇女在跳舞。大家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一个村就像一个大家庭。
从前,农民的收入单一,基本上以种点粮食、蔬菜为主,生活条件也十分困难。现在,他们除了种粮食,还种了大片的茶园、果园,种了成片的毛竹。有的地方,老百姓还种起了香菇、高山蔬菜,有的还办起了各种养殖场,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在村里办起了来料加工点。村里的许多年青人都离开家乡,到企业里当上了工人。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生活也富裕了,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家里添上了各种电器,有的人还装上了电脑,开上了小车。
我表叔就在新路湾镇杨梅坪村,那里很多人都种香菇,也有很多人靠着种香菇盖起了新房子。上个星期,我和父母去了一趟杨梅坪表叔家,在他的香菇大棚里,放满了香菇棒,上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香菇,个个戴着小草帽,有意思极了!我和爸妈还帮表叔采香菇呢。表叔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楼,里面温馨典雅的装修,干净整洁的厨房,还有庭院内摆放的花草盆景,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就是农村。
在我们遂昌,许多农民利用当地美丽的田园风光,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健康生态休闲生活方式。农户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为客人提供虽然简朴但干净的住宿。都市里的人们在这里舒缓了紧绷的情绪,吃上了最生态的食品,吸到了最洁净的空气。而农户也因此大大提高了收入。
我们一家都喜欢去农家乐体验生活。今年初,我们一家人到了云峰镇的蘑菇园、千年银都、天翼农庄,每个地方都十分有趣,特别是刘坞村的千年银都让我印象深刻:村口宽广的停车场旁,一座崭新的游客接待中心,通过经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迎面是美丽的古树群,再上去就是寺庙、活动大厅,出了大厅,眼前不觉一亮,好漂亮!在并不平整的一块块土地上,种满了各色花草,一条清澈的小水沟引来了山上的清泉,小溪流上搭了座小小的小木桥,水中间一个小土堆,做成了自然的小山包,水塘中还养了条鳄鱼,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旁边是一排典雅的餐厅,远处山脚是一排木头做的房间,我好奇心起,过去探察,原来是客房。听妈妈介绍,这里原来都是些破旧的泥房子,因地质灾害,全村人都搬到外面建起了新居,而这里村里把它建成了特色农家乐。好神奇呀!
(刘玉花老师推荐)
教师评语:
有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留心,你会发现生活处处的美,只要你用心,你就会把这美的景象用文字记录下,成为永恒。新农村,新气象,处处新奇,处处美好,处处神奇,走进王晨晖同学的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