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生的学习疲劳
目前,学习疲劳在中小学生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学习疲劳就是指学生们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的异常状态,常常表现为大脑反应慢、头疼痛或麻木、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不稳定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很多,如学习负担过重,作业过多,紧张激烈的竞争导致压力过大而导致学习疲劳;或学习方式方法死板、不活套,致使学习很长时间,但学习效率却不乐观;或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带着抵触的情绪,硬着头皮做,结果造成心理的疲劳,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佳;抑或由于脑营养供给不足,使得大脑产生“饥饿”式疲劳等等。
学习疲劳对学生们的身心成长有很大的危害,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多种疾病。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怎样警惕学生的学习疲劳呢?
首先教师应当作平时的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校氛围和学习环境。尽量杜绝学生学习疲劳症状的产生。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学习疲劳等症状,则要了解清楚学生之所以学习疲劳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疲劳。
1、教师尽量不给学生增加额外学习负担,过多的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2、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性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的本领、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口诀、顺口溜等轻松的形式巧记知识点等等。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不拖沓、今日事今日做的好习惯,及时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并且在一段学习之后就要做一次小结,加以巩固,同时也减轻了大考复习的任务量。把学习工作做在平时,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考前学习疲劳现象的发生。
4、树立平和心态,客观面对考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或过于“好强”“竞争”的心理,培养学生沉着、稳健的性格,让学生真正理解考试的含义和目的,从而客观面对考试。
5、端正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各项技能的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如说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找几个学习好的学习伙伴,作为学生的榜样,激励学生等等,使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玩伴。
6、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次学习时间不易过长,依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而定,为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分段,每个一定的时间,就要活动活动,或举目远望,或做一些轻微的体育活动等等。
7、合理营养,保证睡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合理膳食,满足大脑营养的需求。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睡眠,使得大脑得到必要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