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心理咨询>详细内容

心理咨询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营造学生成长环境

作者:苏火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12-24 字体: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心身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
好的教师,除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的是一、二个孩子的生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学生面可能就是成百上千。

教师面对的一般都是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或幼稚,无多少辨别能力,或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对外界的干扰、压力和不良剌激缺少抵抗能力口因此,儿童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对他们的细心呵护和积极关怀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职责,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和事例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奠定和发展的关键期,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教师所具有的天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或积极关注、热情鼓励,或消极暗示、负面指责,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绝不可低估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实验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典型的教师积极的关注和暗示对学生发展影响的事例。这种神奇的力量源于教师的言行激发了学生内在潜藏的向上的动力,而儿童和青少年是最需要信任、鼓励和支持的。

反之,教师若缺乏健全的人格,赏罚无度,喜怒无常,或冷淡或严厉;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所适从,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容易发生心情烦躁、发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不耐烦、丧失幽默感、神经过敏,还容易引起疲劳和多种心身疾病。国内媒体报道的个别教师殴打或休罚学生之类的事件,其中不排除有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某些教师个性有缺陷,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控,或表达情绪的方式欠妥当,就容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甚至诉诸于武力。

与“体罚”相比,另一种惩罚即“心罚”是更严重、影响更持久的伤害。一些教师采取违背心理健康要求的做法,从心理角度对学生处罚|、讽刺挖苦、漫骂歧视,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做法。也有一些虽然不是教师有意识地想惩罚学生,但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比如轻视学生的感情或需要,办事不公平,当学生有了过失时批评过重,或未做调查就轻易地下结论,以致学生觉得十分委屈感情受到伤害。心理学家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以及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发现,某些教师的不当言行给他们留下的伤害是不可低估的,有的因此而痛恨某个教师、某门课程,甚至痛恨所有教师,痛恨学校和学习。有的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个性,变得内向、寡言、退缩,产生学校恐惧症、教师恐惧症。

反过来,也有的学生由于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安慰、支持、理解、信任或者是妥善的处理而克服了困难,走出了误区。我们的调查中,有的学生至今还记得当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一件事给他们的深刻影响和人生意义,他们衷心地感谢这些教师。

无论“体罚”还是“心罚”,都是有害学生心身健康的行为,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也是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不足,甚至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映。职业道德要求是一种规范性制约,而只有当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重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师生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才能更积极、更有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