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心理咨询>详细内容

心理咨询

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矫正

作者:李渭英 文章来源:新路湾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5-26 字体:

案例:
去年,从官溪村来入校的新生,她叫姜群芳,刚来校的一个月里,可以说给我和本班的同学都带来了很多的不愉快,每周日来校总是哭个不停,逃出校门,老师和同学追个不停,她还是闹着要回家,班里根本无法上课。她在上课时又经常分散精神一会儿趴在桌子上,一会儿回头玩同学桌面的学习用品。一天学习结束,她的座位四周满地垃圾,同学们都不喜欢跟她玩。每次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她都不能完成,她做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据跟她父母了解,家里三代同堂,女儿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对成人过分依赖的心理。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笨手笨脚,乱来一通,凡事磨蹭,等着父母“伸出援助的双手”。家里的人也曾尝试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但也改不了。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来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事情自己做”变成一句空话。

问题:
1、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为什么来校会呆不住?
2、我该怎样做才能让她呆的住?怎样转变她这种不良的行为?
分析:
通过在校的表现和家长了解,我觉得造成她不良行为的原因:1、对子女太宠爱。2、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只是随便对待,父母包办代替过多,明明看见孩子磨蹭,还不断地迁就孩子,总认为孩子太小,长大就好了。因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等。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认为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后面顶着,因此离开父母就呆不住,受不了一点的艰难,做事不紧不慢。
做法:
一、多与家长沟通联系:
我以同是教育者的态度对待家长,与之共架合作的桥梁,并通过联系交流意见。要求家长多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依靠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还要做通她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培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二、针对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优越感强、自制力差、自我中心强,与人合作能力差等特点,指导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与同伴的联系,改掉任性的缺点。多进行行为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等。
1、我先让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她制定完善了学习生活计划,计划包括认真完成作业、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并且设计了一个显示计划完成情况的表格。每天进行对照和督促。计划还要求每星期至少为老师或班级体做一件好事。
2、教她学会自立:培养她的独立精神,如:去年刚来校呆不住,我就要求家长不要经常来看她,也就是说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自己管理自己。要帮助她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如懒惰、有始无终、拖拖拉拉、无计划等。在家里从自我服务做起,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扫地、招待客人。在学校里当好值日,收拾学习用品。鼓励他们自己拿主意,教会他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培养她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课、中队课、思想品德课进行劳动、学习的竞赛、模仿、奖励、惩罚等教育的措施,让她学会自理和自立。如;穿衣服、收拾书包、系鞋带等比赛。

4、改进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教材的兴趣点,避免枯燥乏味,改革教育方法,鼓励她质疑、探究、发现。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兴趣,使她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不想读书转到喜欢读书上来。

5、适当利用奖励和惩罚。当她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作业认真。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能按时快乐的上学等等。当她做得不好,给予批评、纠正。帮助她改正缺点,使她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里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

辅导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辅导,我班的姜群芳同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不想读书,自由散漫,做事拖拖拉拉,学习随便,上学不想来,上课坐不住,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坏习惯已经全部克服了。现在,姜群芳的自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在学习方面:能认真及时的完成各科的作业,上课专心听讲,字迹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学习成绩提高很大。不管做什么事跟去年相比应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真的,去年的姜群芳是让老师、同学都不喜欢,可如今的姜群芳很讨人喜欢,还经常受到爸爸、妈妈、同学和老师的赞扬。比如这次,学校开展写字比赛,她的成绩名列前茅。进行学科生字听写竞赛,她得了100分等等。所以,有一次,她高兴地对我说: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帮助,使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的操心。对学习也感兴趣,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来感谢老师对我的耐心、辛勤的教导。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