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体验成功
例:《圆的认识》一课,认识圆心、半径与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片段。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找一点支在纸上……
师边示范画圆边小结画法。
师:固定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你们画的圆圆心在哪?老师画的呢?再想一想圆心有什么作用呢?
生:圆心可以决定一个圆的位置。
师:观察两脚间的距离有没有变化?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一距离吗?
生:从圆心到圆上画一条线段。
师: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在圆心和圆上。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放”又不敢“放”或不知怎么放。师生之间一问一答课堂提问琐碎,学生的思维空间狭小,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余地。导致整个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探究学习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精心策划探究的问题,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主攻目标”,放心放手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群众的力量,自行解决。教师应注意创设“大情境”,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并以挑战性的设问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深层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积极思维的创新境界,让学生通过自觉的独立思考,认真研究、分析,相互启迪,集思广益,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