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培训材料
教学目的:
1.让小记者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
2.学会播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掌握选材的技巧。
教学流程:
一、 师生谈话。
记者,很多同学都很羡慕的职业,自已也想当个记者,好让自己写的文章、拍的照片登在报纸上,让自己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看到,那该多神气呀。可是,当个记者并不简单,除了日常的学习任务外,还有参加社会活动、发现和报道新闻的责任,而且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写的文章要经得起千百万读者的审阅,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所以,你如果有这个美好的愿望,从现在就要努力,了解当一名记者的职责和应具备的条件,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你才能从今天的小记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一课将向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即什么是新闻,新闻的体裁、基本要素和如何积累写作材料、选材等。
二、学习新课。
一、 什么是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大家好!今天我首先和大家来讨论关于“新闻”的概念。
有人说——“新闻就是新鲜事。”
有人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新鲜事就是新闻。”
也有人说——“被报纸报道出去的就是新闻。”
西方人才逗呢——“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对“新闻”下过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其中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博加特曾有趣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最简洁概括普遍认可使用的是陆定一下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新+事实+报道)
这里有三个“要点”,一个是“新近发生”,一个是“事实”,一个“报道”。这是把握什么是“新闻”的关键。
1、新闻首先应该是“新鲜事”
新鲜事一定要新奇,要是过去大家从来没听说的事情。如果都发生过许多次了,人家再听起来就不会感到新鲜了。大家可以看下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新闻: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第一件事不是新闻,如果老爷爷领着一只大老虎那就是新鲜事啦;
第二件事也不是,除非连续数个月人们都看不到月亮,此时月亮出来格外亮可以说是新鲜事;
第三件事是新鲜事,因为36岁的阿姨还来补小学的课程,又吸引了那么多的记者来采访,肯定不一般;
第四件事不是新闻,爬树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新鲜事的,除非他爷爷现在每天还爬树;
第五件事应该是,因为据我们小蜜蜂侦察到的情况,过去小学生课间能喝上热水都不简单了……
2、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
“新近发生”,是说新闻发生的时间,表现在事实发生或被发现的时间上要新,而不是历史,一般来讲,新闻越新越好。
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记住,越是新鲜的事情,越是早一点告诉读者或是听众、观众、越能吸引他们。
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让大家判断一下哪个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哪个不是?
1、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2、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3、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4、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5、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
现在,让我来看看你的回答是正确呢?
第1件事,虽然是正在下雨刮风,是正在发生的事,可是这不属于新鲜事啊;
第2件事,路上车跑得飞快,只要是没有超过标准时速数倍,也不属于新鲜事;
第3件事虽然是昨天发生得,但距今天并不遥远,也可以看作是新近发生得事情;
第4件事是正在发生的新鲜事,铺塑胶毕竟是从来没有的事,又是正在进行的工作,所以这是标准的新闻;
第5件事如果发生在最近,在一定的范围说应该算是新闻,在更大范围内就有算不了什么了。因为现在家庭买车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正确答案:第3、第4件是,别的都不是。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它们都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
“新闻是事实”不是我们写作文,更不是自己随意编纂的故事,它必须是客观事实,而且不能都是鸡毛算皮,应该是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我们新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3、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必须经过报道出来的才能称之为新闻,即“报道”,指选用恰当的新闻体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传播。
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新闻定义的基本内容,缺一则不能构成新闻。作为一名小记者,因为受到年龄和校园环境的限制,所以,报道的内容常常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新闻,是大多数同学都关心的新闻,也有人管这们的新闻叫做校园新闻。
例如:北京××小学的小记者就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爷爷。这一消息很快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小记者报》和《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多家新闻媒体上见报。在当时,这条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这条消息是事实,不是虚构的事情;而且,以新闻形式报道了出去。所以,符合新闻的条件,是一条新闻,而且是一条好新闻。
(二)、新闻的几种写作体裁
前面提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发生后,要选择恰当的新闻体裁加以报道。那么新闻体裁有哪些呢?如何选择这些新闻体裁呢?这些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里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在这里只简单地告诉大家,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来信来电、特写、综述、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和几种写作体裁,还要了解一条新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简单概括起来,新闻的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when)、“哪里”(where)、“谁”(who)、“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跟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一回事的。写新闻必须具备这六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新闻。
三、 学会播报身边新闻。
1、每天都在发生,生活中到处都是采访线索,只要我们小记者擦亮双眼,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现有的新闻。下面请同学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与人以新闻的形式进行简单播报。但有个要求必须围绕今天学的新闻的定义及六个基本要素进行播报。
2、学生播报,集体纠正,教师指导。
写 作 材 料
一、写作材料的来源
1、在读书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章、积累写作技巧)
2、自己的生活经历。
3、诗句、名言、歌词、故事、童话、谚语、歇后语等
二、积累素材主要方法有三条:
1、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做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2、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3、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三、如何选材
1、 选熟悉的材料
2、 选真实的材料
3、 选典型的材料
4、选新颖的材料
5、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课后跟踪训练
一、下面你认为是新闻的在括号里打“√”,并说说理由。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 )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
6、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
7、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
8、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
9、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
10、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 )
1.让小记者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
2.学会播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掌握选材的技巧。
教学流程:
一、 师生谈话。
记者,很多同学都很羡慕的职业,自已也想当个记者,好让自己写的文章、拍的照片登在报纸上,让自己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看到,那该多神气呀。可是,当个记者并不简单,除了日常的学习任务外,还有参加社会活动、发现和报道新闻的责任,而且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写的文章要经得起千百万读者的审阅,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所以,你如果有这个美好的愿望,从现在就要努力,了解当一名记者的职责和应具备的条件,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你才能从今天的小记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一课将向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即什么是新闻,新闻的体裁、基本要素和如何积累写作材料、选材等。
二、学习新课。
一、 什么是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大家好!今天我首先和大家来讨论关于“新闻”的概念。
有人说——“新闻就是新鲜事。”
有人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新鲜事就是新闻。”
也有人说——“被报纸报道出去的就是新闻。”
西方人才逗呢——“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对“新闻”下过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其中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博加特曾有趣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最简洁概括普遍认可使用的是陆定一下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新+事实+报道)
这里有三个“要点”,一个是“新近发生”,一个是“事实”,一个“报道”。这是把握什么是“新闻”的关键。
1、新闻首先应该是“新鲜事”
新鲜事一定要新奇,要是过去大家从来没听说的事情。如果都发生过许多次了,人家再听起来就不会感到新鲜了。大家可以看下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新闻: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第一件事不是新闻,如果老爷爷领着一只大老虎那就是新鲜事啦;
第二件事也不是,除非连续数个月人们都看不到月亮,此时月亮出来格外亮可以说是新鲜事;
第三件事是新鲜事,因为36岁的阿姨还来补小学的课程,又吸引了那么多的记者来采访,肯定不一般;
第四件事不是新闻,爬树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新鲜事的,除非他爷爷现在每天还爬树;
第五件事应该是,因为据我们小蜜蜂侦察到的情况,过去小学生课间能喝上热水都不简单了……
2、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
“新近发生”,是说新闻发生的时间,表现在事实发生或被发现的时间上要新,而不是历史,一般来讲,新闻越新越好。
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记住,越是新鲜的事情,越是早一点告诉读者或是听众、观众、越能吸引他们。
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让大家判断一下哪个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哪个不是?
1、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2、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3、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4、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5、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
现在,让我来看看你的回答是正确呢?
第1件事,虽然是正在下雨刮风,是正在发生的事,可是这不属于新鲜事啊;
第2件事,路上车跑得飞快,只要是没有超过标准时速数倍,也不属于新鲜事;
第3件事虽然是昨天发生得,但距今天并不遥远,也可以看作是新近发生得事情;
第4件事是正在发生的新鲜事,铺塑胶毕竟是从来没有的事,又是正在进行的工作,所以这是标准的新闻;
第5件事如果发生在最近,在一定的范围说应该算是新闻,在更大范围内就有算不了什么了。因为现在家庭买车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正确答案:第3、第4件是,别的都不是。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它们都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鲜事。
“新闻是事实”不是我们写作文,更不是自己随意编纂的故事,它必须是客观事实,而且不能都是鸡毛算皮,应该是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我们新闻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3、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必须经过报道出来的才能称之为新闻,即“报道”,指选用恰当的新闻体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传播。
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新闻定义的基本内容,缺一则不能构成新闻。作为一名小记者,因为受到年龄和校园环境的限制,所以,报道的内容常常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新闻,是大多数同学都关心的新闻,也有人管这们的新闻叫做校园新闻。
例如:北京××小学的小记者就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爷爷。这一消息很快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小记者报》和《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多家新闻媒体上见报。在当时,这条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这条消息是事实,不是虚构的事情;而且,以新闻形式报道了出去。所以,符合新闻的条件,是一条新闻,而且是一条好新闻。
(二)、新闻的几种写作体裁
前面提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发生后,要选择恰当的新闻体裁加以报道。那么新闻体裁有哪些呢?如何选择这些新闻体裁呢?这些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里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在这里只简单地告诉大家,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来信来电、特写、综述、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和几种写作体裁,还要了解一条新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简单概括起来,新闻的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when)、“哪里”(where)、“谁”(who)、“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跟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一回事的。写新闻必须具备这六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新闻。
三、 学会播报身边新闻。
1、每天都在发生,生活中到处都是采访线索,只要我们小记者擦亮双眼,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现有的新闻。下面请同学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与人以新闻的形式进行简单播报。但有个要求必须围绕今天学的新闻的定义及六个基本要素进行播报。
2、学生播报,集体纠正,教师指导。
写 作 材 料
一、写作材料的来源
1、在读书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章、积累写作技巧)
2、自己的生活经历。
3、诗句、名言、歌词、故事、童话、谚语、歇后语等
二、积累素材主要方法有三条:
1、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做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2、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3、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三、如何选材
1、 选熟悉的材料
2、 选真实的材料
3、 选典型的材料
4、选新颖的材料
5、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课后跟踪训练
一、下面你认为是新闻的在括号里打“√”,并说说理由。
1、上学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 )
2、昨晚的月亮格外亮。( )
3、今天上午学校来了许多成人记者,来采访一个36岁还来补小学课程的阿姨。( )
4、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 )
5、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 )
6、天上正在下雨,并且还伴随着5级的风。( )
7、路上的车跑得飞快。( )
8、昨天我们班得了8面流动红旗。( )
9、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跑道。( )
10、去年的这个月我家买了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