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西畈乡中心小学办学侧记
山村教育的奇葩
——遂昌县西畈乡中心小学办学侧记
遂昌县教育局 廖观雄
西畈乡中心小学是遂昌境内最偏僻的一所小学。西畈乡有“遂昌西藏”之称,距遂昌县城120多公里,从遂昌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崎岖盘肠般公路,翻越两座山势险峻、海拔800多米大山才能到达学校。该校是经布局调整,在2004年形成了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承担西畈乡小学义务教育任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86人,附设幼儿班一个,14名幼儿,教职工20人。叶识开校长自1997年开始担任西畈乡中心小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经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教学质量监控抽测学校综合指数连续获同类学校第一,全县排名第三名,可与县城小学相媲美,成为遂昌教育的一朵奇葩。这所偏远的乡村小校,为何取得如此优秀的教学成绩?
一、严格管理出效益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吗?叶校长告诉我们说: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关键之一是坚守一套常规,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手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常规管理有绝招。教学常规管理突出“实、严、快、全”。教学环节着眼于“实”字,从学校实情,教与学的实情出发,就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考查、认真反思等教学常规“六认真”,学生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自学等“六养成”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如作业要求,教师要做到“五必”:即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布置的作业必须全批,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批改,每次作业批改后必须有评语,错题必须二次达标。检查突出“严”字,坚持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对“备、讲、批、辅、评”基本教学过程、教师“错题集”、学生的“纠错本”进行检查,加强计划、检查、总结管理,检查人员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并将检查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发放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同时,课余时间,校长与教师的交流每次总不忘提醒教师要重视落实好教学常规,大会小会反复强调抓实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性,“要搞好教学必须抓好常规”的思想已经在教师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反馈突出“快”字,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快速张榜公布反馈,三天之内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校长与教师面对面的谈心,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及时表扬做得好的老师,分析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工作方向。教学质量分析突出“全”字,每次单元检测后教师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分析当前学科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期末考试县抽测学科,由校长根据县教研室教学质量分析数据,召开全校教师质量分析会,通过对各学科优秀率、关注率、综合指数的变化,各年级及学校综合指数名次的增减、全县排名、同类学校排名的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分析教学的薄弱环节,研究对策,提出整改措施。
课堂教学管理有新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怎么样提高课堂效益,西畈乡中心小学的经验是:“两个至少”、“两个五分钟”、“三个按时”、“四精”。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两个至少”:即每个学科教师每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周至少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两个五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1次;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作业。“三个按时”:即自习课学科任课教师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回作业,当天批改。“四精”:精选,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目要“精”,并根据教学内容,选编“自助餐”,满足学力不同的学生;精讲,教师教学语言要“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精练,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避免“题海大战”;精评,作业和试卷讲评,教师要做到“精”。
二、非凡努力抓教学
众所周知,乡村小学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与城镇的孩子相比,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注定要付出非凡的努力。西畈乡中心小学的成功经验就是:实干苦干加巧干。
实干,就是积极提倡“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作风。一是校长做到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铜头、铁尾、豆腐腰”现象。中层领导为每个年级把关,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研组,全校实施抱团前行,确保全校教学工作一盘棋,每个学科质量均衡发展。比如三年级数学成绩差了一点,其他学科教师主动让出时间给数学教师辅导,并由数学教研组为这位数学教师出谋献策。二是教师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每周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札记,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提出一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年青教师每学期开一次讲座,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如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提前一周,今年2月28日临时通知检查,结果教师下一周课教案都备好了,其中李海艳老师提前备好4个星期,陈攀老师提前备好3个星期,金存根副校长提前备好2个星期。
苦干,就是采取篮球场上的“人盯人”的战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个都不能落下。因此,他们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个谱:哪个学生成绩好,需要“开小灶”;哪个学生成绩差,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哪个学生思想波动,需要做思想工作;哪个学生是“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如此一来,他们的教育教学就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如校长每天5:50起床,亲自督促,教师6:40起床,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晨跑,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教师每周至少三次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督促学生整理好生活用品、折叠好被子,关心学生的生活。又如教师经常为潜能生无偿“开小灶”,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汤瑶,房间里有小黑板,据了解,那是专为辅导学生所准备。
巧干,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蛮干。针对小学生好动、喜欢玩乐的天性,开足音、体、美课,按时开展班级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各种活动。比如,读书节、游戏节、“洋溪之声”广播、田径运动会、综合素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科社团活动等,做到了雷打不动,寓教于乐,使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乐园。去年10月,丽水电视台、《钱瓯遂昌》报记者来校采访,并在10月25日《钱瓯遂昌》报上报道“洋溪之声”广播站经验,如今“洋溪之声”已成为积极向上、服务于教育教学、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和施展才华的实践基地。
三、带好队伍求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师进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学习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一所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是看校长能不能带好教师队伍。因此,校长如何带好教师队伍、用好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比什么都重要。西畈乡中心小学因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教师调动频繁(近五年中分配的新教师有18人,这些教师中已调离有9人,其中调入县城小学有3人)等因素的影响,全校教师结构存在“三多两少”,即新教师多(16位教师中有11位是新教师),年龄大的教师多(16位教师中有5位是54岁以上的老教师),外地教师多(6位来自景宁、莲都、松阳、衢洲、龙游等地, 5位来自遂昌县内的其他乡镇),中年教师缺少,教师工作经验少(有8名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如何带好这支教师队伍,叶识开校长告诉我们:
一是用师德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通过召开新教师会议、教师座谈会、个别交流、青年教师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领会师德规范、学校制度,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习优秀先进教师事迹,讲本校优秀年青教师成长经历,不断激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
二是用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育的爱岗敬业精神感化青年教师。开展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手拉手”、年青教师之间“互助互帮”共成长,培养教师团队的凝聚力;用身边看得见的成功的年青教师成长案例为教育契机,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发展自我。每次周前会采用表扬肯定年青教师工作成绩的形式,激活教师进取精神;设立教师“安心奖”,鼓励教师在岗一天,就要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天,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是用真诚的话语打动教师的心灵,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校长和风细雨,教育教师明确学校的声誉、教育质量关系你我他,人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誉感。校长平易近人,以能相聚西畈乡中心小学是莫大的缘分,鼓励青年教师在偏远的西畈乡中心小学练就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培养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教出属于自己的优良成绩,实现自我的超越。
四是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五年培训规划和教师个人五年培训规划,实施“七个一”工程的校本教研培训为载体,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水平。经常组织课堂教学评比、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给年青教师压担子,提拔优秀年青教师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担当更多的责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教师提供有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每当县举办教师学科比赛,片区教研活动,都鼓励他们去参加,如黄雅屏老师,到柘岱口小学听了支教老师的课,回校后,主动上了一堂公开课,并要求老师们去听她的课、评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何办好乡村小学的教育,如何突破教育的不均衡现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西畈乡中心小学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无疑给我们很多启发!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