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学校短讯>详细内容

学校短讯

遂昌社区学院石练分校电工培训受追捧

作者:周世峰 叶锦雄 文章来源:遂昌社区学院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09-05 字体:

 “今天刚好是第三十天” 。遂昌社区学院石练分校校长雷春芳校长翻了翻日历说道。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县职业中专培训中心仍然灯火通明。从8月1日开始到现在,石练分校在这里培训初级维修电工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不论学员还是老师都非常辛苦,每天晚上十点半培训才结束,尽管这样,电工班的到课率仍然超过了90%,这是以前培训班从来没有的事。

一百人人左右的培训班,规模不算大。可是,以前培训班的学员,多是老师“请”来的,学员们来上课,似乎是给老师面子。可以说,之前办的培训班,与其说是为就业者服务,不如说是老师们完成任务。而这批学员却多是主动报名参加的,从开始报名时的三四十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就业者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望可见一斑。在和学员们的接触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什么原因,使学员们化被动为主动,化敷衍为用心?

持证上岗,才有更广阔的天空

已经53岁的袁根明是班上最积极的学员之一,在培训班的一个月里,他没有缺过一节课。袁根明来自柘岱口乡五星村,那是遂昌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来县城极不方便。为了这次培训,他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假,并借宿在亲戚家中。由于培训班的特殊性,只能在晚上授课,白天无事的袁根明就自己看书、练习。笔者很疑惑,收入稳定、生活安康的袁根明,为什么要这样积极地学习呢?原来在外打工的儿子告诉他,在外打工的人虽多,可有证的熟练工却很少,而用人单位却恰恰最需要这样的人才。袁根明不是安于现状的人,“有这样好的机会就一定要抓住,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出去打工也有用处。”因此,他放下家中舒适的生活,来这里追寻美好的未来。

家住石练镇双坑口的黄才达,是村里的老电工了。他曾是坦克兵,在部队学过一些电工知识,回村后村民也会向他请教一些电工方面的小问题,一来二去的,他就做起来了乡村电工。几十年过去了,他虽然还做着村里的电工,却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一如既往地相信他的手艺,但一些小辈和外来户却对他的业务能力半信半疑。“毕竟我没有电工证啊,人家不相信也很正常。而且几十年了,以前学的东西现在都没用了,再不来学学新知识,就要被社会淘汰了!”面对别人的质疑,黄才达没有埋怨,反而寻找机会充实自己,考取电工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每日开车往返与县城和石练,风雨无阻,近段时间遂昌经常下暴雨,他也没有缺过一堂课。

像袁根明和黄才达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持证上岗必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无证求职者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小,而求职,也演变为一个更规范化的过程。求职者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他们认识到,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求职的敲门砖,是对业务能力的认可和证明,还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途径,更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对持证熟练工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他们走出安逸的家园,来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寻找更广阔的未来。使“遂昌技工”品牌建设更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进一步推进有技术、高素质的农民转移就业。

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雷仙根,失地农民。虽然自己在县城打工,但“失去了土地,就像失去了根一样”,还是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土地给予了他安全感,失去了土地,使得他像无根的浮萍,迫不及待地想给生活多点保障。“我还年轻嘛,多学一点,在工作上做个多面手,什么工作都能很快适应,未来的生活才有保障。”笔者了解到,雷仙根的工作需要“三班倒”, 他就把自己的工作调整到白天,争取每个晚上都能来上课。有时实在调整不过来,第二天他就找老师或同学补课。

张晓飞是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位,2011年从县职业中专制冷维修专业毕业,现在才20岁。让大家好奇的是,他的父亲居然陪着他来培训!“我自己做电工二十多年了,对行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制冷维修虽然也不错,但比起电工维修,市场要小得多。”他的父亲说。

在这一百多位学员中,还有一些是公司单位组织来学习的。来自天金房产的五位学员都是物业公司保安班的班长,作为骨干,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来这里学习,不仅是公司的决定,我们自己也很愿意。一方面是能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工作,能更好更及时地服务小区业主。在这日新月异的新社会更如此,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

宁为牛后,不为鸡口

在这里学习的一百多位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岗位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宁为牛后,不为鸡口”,走到了这里。古人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许多人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宁可在小地方偏安一隅,为自己舒适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沾沾自喜,自得其乐。但是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会给你安逸的机会,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宁为鸡口的人把自己也当成了鸡,甘于现状,堕落备懒,最后连鸡头都做不成。而宁为牛后的人却要在逆境中不断努力,与强者竞争,最后做了凤首。只有怀抱“宁为牛后,不为鸡口”的信念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永不止步,才能有更广阔的天空,更美好的未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