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民族中学:变“压”为“疏”,化“堵”为“导”,全面推行“星级管理”
“针对班级管理强压硬堵缺主动、被动应付少创新的不利实际,我校采取变‘压’为‘疏’,化‘堵’为‘导’管理策略,全面推行‘星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前不久召开的遂昌县第四届德育年会上,遂昌民族中学副校长翁昌盛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该校富有成效的德育管理经验。
所谓的“星级管理”,就是依据“星级管理评选标准”,组织班级和学生对常规管理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和等级评价,以此促进管理水平。“班级星”共五级,最高级是五星,最低级是一星,内容主要涉及学习、纪律、卫生、仪表、文明礼仪、集体活动等;“学生星”共设十颗,内容包括学习星、守纪星、体育星、艺术星、宣传星、团结互助星、劳动星等。星级评定每月组织一次初评,学期末进行一次总评,并颁发星级奖牌。
据翁昌盛介绍,为切实抓好星级管理,该校主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星级标准大家定。通过召开班会、下发通知、校园广播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星级管理”的要求及意义,发动广大师生积极为星级管理建议献策,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班级及学生“星级管理”评选标准,为“星级管理”活动的开展立好标,定好调。二是星级标准人人学。为确保“星级标准”人人明确,个个掌握,他们通过班会、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组织学习,并组织学生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定实措施,抓好整改,为“创星”奠好基,蓄足劲。三是“星级”目标大家创。把每个月最后一个周的周一定为“创星申报日”,“个人星”采取个人自评、师生互评、家长协评、班级审核的方式进行,其中自评占10%,学生和教师的评议占各20%,家长和学校评议各占20%,最后综合五个方面的评议得分确定“星级”。“班级星”由学校根据班级自评、值周教师协评、学校抽查三个方面的得分确定。 “星级管理”评选结束后,由学校统一表彰奖励,并印发“群星”事迹材料,推介“群星”经验,营造“学星、追星”氛围。
“星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里树立了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了“人人追星,班班创星”的德育氛围,校容校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