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民族中学:醉心于制作乐器的叶裕文
“退养在家每天总是闲着,我就尝试着乐器制作,并从中找到乐趣。”当人们问起制作乐器的初衷,年近花甲的遂昌民族中学退养教师叶裕文兴致勃勃地说。
叶裕文出生在遂昌县蔡源乡大柯村内黄架自然村,蔡源当地有著名的“蔡和班”。 在“蔡和”文化的熏陶影响下,叶裕文从小就酷爱音乐,更爱本地流行的婺剧。在大学时与同学一起学吹笛子,走上工作岗位时,正好是粉碎“四人帮”的大喜日子,婺剧又重新登上了文艺的舞台。他在工作之余也就自然而然地溶入了婺剧班子的群体,结识了不少乐队的知音,在朋友的指点下开始学拉二胡、徽胡、板胡。刚参加工作,他工资微薄,买不起乐器,于是他就开始自己制作,虽然不太美观,但实用。1996年他从原蔡源中学调到原石练中学工作,并在当地买地建房子,他也拥有了自己制作乐器的作坊。开始,制作乐器是自己用,接着是帮朋友做,越做越多,工艺、音质也越做越好,几年时间下来就成了遂昌县内颇有名气的乐器制作能手。
二十世纪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十番在遂昌兴起,但有几样乐器的制作已失传,上海、苏州乐器厂也不会制作,市场上更是买不到。原在遂昌文化馆工作的吴发老师知道叶裕文会制作婺剧乐器,就按一本古乐器的书上找到了昆曲十番乐器双清、梅管、提琴的图片和描述,请叶裕文制作昆曲十番乐器。聪明能干的叶裕文,居然给做成了。由于叶裕文制作的乐器精良,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每年暑假石练的七月会剧团的乐队都找上门请他制作乐器,而他制作乐器的盛名也就从遂昌传到松阳、丽水、缙云等地,不少外地人特意上门向他定做乐器,精良的制作工艺为他赢得了过硬的口碑。制作材料也由原来的当地木材提升到进口的紫檀、红木、黑酸枝木、黑檀木。乐器的销售也越来越好。至今曾向他定做过乐器的单位有:遂昌文化馆、遂昌古乐坊、民族中学、实验小学、湖山小学、石练村昆曲十番队等,个人向他定做的就更多了。“我做乐器赚不赚钱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想看到、听到自己制作的乐器的工艺和音质,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叶裕文乐滋滋地说。
去年6月,为了能让外地的婺剧、昆曲十番爱好者能买到他做的乐器,叶裕文也时尚地开起了网店,在网上销售各式各样的婺剧、昆曲乐器。“新店开张没多久就接到了上海、福建、宁波、山东等地顾客的订单!”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叶裕文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