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撤点并校后的今天 家访尤其必要
清楚地记得孩提时代,每逢看到老师进村入户地家访时,我们兴奋地像过节,准备好茶水,早早地在村口迎候老师们的到来。弹指间,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也成了一名老师,不同的是,适逢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还要家访吗?用什么方式去家访?家访时注意些什么?这些都须我们用心去思考。
我认为,在撤点并校后的今天,教师的家访必须坚持。应当承认,现在去家访,确实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要困难得多:学生分布广,居住的房子较分散;路途遥远,且有些路段都是崇山峻岭;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沟通起来相对要困难一些。如果以这些因素作为不去家访的理由,未免显得以偏概全了。
家访的形式,根据学校新的布局,我们可以采用若干种形式:一是传统的老师登门家访。像交通通讯都欠发达的广大农村,这种有“温度”的家访,通过老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家访也可以使老师们更多、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农村、了解学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收获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塑造学校、教师新的形象,收获职业的幸福。二是用固话、手机、校讯通。这种形式快捷方便,可随时将学生的情况通报家长,不受天气情况影响。 三是抓住与学生家长见面的机会。不少学生家长都有赶集的习惯,许多老师老家也在乡下,周末去老家集市买买东西,双方有可能碰巧相遇,可利用这种机会与家长交谈交谈,从中了解情况。
家访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我们家访所接触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我们不同的职业与行业,也就是说在文化内涵等方面也许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神态,说话的语气。相见时,要主动打招呼,热情问好。落座后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切忌海阔天空,夸夸其谈。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客观一些,既不把人家的孩子描述得一无是处,也不把人家的孩子形容得十全十美,这样气氛更融洽一些。告别时,不忘握手言谢,感谢他对家访的理解、支持,并送上情真意切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