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学校短讯>详细内容

学校短讯

遂昌职业中专学生加工出高质量产品不再是传奇

作者:张宗雄 文章来源:职业中专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4-12 字体:

2009年,遂昌职业中专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资源、软硬件优势,在原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设立“机械加工实践区”。自机械加工实践区成立以来,先后有08届、09届,共86名学生参加了来料加工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区教师的询价→计价→核价→签单→采购材料→图形转化→工艺讲解,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普通车床粗加工→数控车床精加工→数铣铣削与定位→线切割拉键槽→台钻钻孔与锪孔、攻螺纹、套螺纹→热处理→清洗、上油防锈、装箱等12道工序,实现自购原材料,按图纸要求,共接单4792件,合格产品4751 件,合格率达99.14%。产品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达Ra1.6~Ra1.6Ra1.6Ra6.3、公差等级达IT6~IT10、同轴度达0.025、圆跳动达0.03、定位孔沿轴线成不规则交叉分布、发黑处理、高频淬火等;实现由企业提供原材料,按图纸要求,共接铸件8429件,合格产品8317件,合格率达98.67%。产品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达Ra1.6~Ra3.2、公差等级达IT8~IT10、同轴度达0.033、圆跳动达0.035等。遂昌职业中专机械加工实践区为何能在空白的纸上描绘出学生技能提升的蓝图,为机械专业走出特色之路,画上了浓厚的一笔呢?  
首先,遂昌职业中专机械加工实践区在建设上实现了“四化”。(一)功能多样化。机械加工实践区融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生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走向, 符合“培训顶用人才、提供技术服务”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在功能设置、设备选配、环境布置等方面贴近了生产实际的需求, 模拟了生产情境, 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二)布局生产化。实训基地在厂房高度、电力配备、材料运输等方面, 均能满足实训和生产需要;设备布局按功能分区, 用不同色彩区别, 标识警示语规范;工量具室、配件库、办公用房等一步到位;设备配置遵循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兼顾。(三)过程培训化。近几年, 遂昌职业中专先后申报了浙江省示范专业和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 配合其他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锤炼“双师型”教师队伍, 使专任专业师资素质迅速提升。(四)运作市场化。机械加工实践区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钳工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等也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技术服务、来料加工等经济活动。  
其次,遂昌职业中专机械加工实践区在操作层面上逐步走向“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等三个紧密结合。机械加工实践区的设备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能开展生产性社会服务, 有自己的产业和产品, 使“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模式在遂昌职业中专能顺利实施。机械加工实践区的“员工”严格按实践区的行为规范、工作流程、管理要求等行事, 真实地进行企业化生产和管理, 使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实训过程中, 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和现代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再次,遂昌职业中专机械加工实践区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机械加工实践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 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及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重, 使实践教学课时数占50%以上;广泛采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积极引进与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 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 与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项目课程。  
遂昌职业中专机械加工实践区完成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机械加工实践区增强了办学活力,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也适应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途径, 将学校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