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育才中学:丽水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暨《学生读本》教学研训活动在遂昌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学校举行
9月18-19日,丽水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暨《学生读本》教学研训活动在遂昌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学校举办,来自全市各县中小学思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遂昌县教育局局长郑月娥、教研室主任廖凤标、遂昌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学校片区总校长张万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丽水市职业高中思政教研员虞敏老师主持,张万琼校长致欢迎词,张校长重点介绍了本校思政教育的举措及办学成效,并分享了一个思政课实践活动案例;郑月娥局长作了讲话,她对各位领导及思政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做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了交流。
专家讲座 促成长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建庆教授以“一体化育人:思政课教学思考与建议”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思政课一体化的学科教学视域。讲座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课程育人——强调思政课程的价值;学段教学——强调小中大一体推进的重要性;教师挑战——回答了教师在理念、策略和行动上的应对措施。张教授提出,思政教育应以“人的成长”为目标,从“思政课”向“思政教育”转变,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实现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教育,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协同推进的过程。同时,他以多个事例阐释了育人的深层意义,特别提到了教育案例“小马过河”,展示了“立足于学生的生命生长、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以及唤醒生命的自觉能动性”等教育智慧。张建庆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深刻,高屋建瓴地从课程意识和一体化育人、学段衔接深入探讨了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与内容,也从多维度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丽水市在思政教育一体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更加系统和深入。
教评一体 共成长
课堂展示——景宁中学 梅阳阳
景宁中学的梅阳阳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时期。课堂构筑了“觉醒年代——寻不悔初心”“奋进年代——悟坚定信仰”和“复兴年代——担民族重任”三个板块内容,旨在通过“如果历史有回声”“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时光有深意”和“如果青春有颜色”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从时代印记认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和使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共鸣。
课堂点评——景宁中学 邢方方
来自景宁中学的浙江省特级教师邢方方老师对梅阳阳老师的课堂做出点评。邢老师认为本课体现了“真学习”的高中思政课堂的三个核心属性:自主、共生、开放。她强调了三个“真”的重要性:求价值引领之“真”,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求学习过程之“真”,力求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真”学习;求情感触动之“真”, 触及学生灵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邢方方老师还提到,高中思政课应该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学做“真人”。
课堂展示——遂昌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学校(初中部) 濮曦瑾
遂昌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学校(初中部)濮曦瑾老师的课堂明确“完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主题的时政小报”为驱动性任务,任务前置、评价先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以建国75周年背景下学校宣传栏的布置为真实情境展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搜集资料,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学生通过先锋小队的分享,从身边理解“先锋队”的意义,直观感受,深刻领悟;通过对乡土素材的解读,选用时政微点评、撰写颁奖词、编写宣传稿、倡议书、人物专题访谈等多样化的方式,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直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课堂点评——青田伯温中学 潘真荣
来自青田伯温中学的丽水市教学名家潘真荣老师对课堂进行了《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项目化学习研究》的深入点评。他认为濮曦瑾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基于课标的“教”,即教学内容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立足素养的“学”,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眼发展的“思”,即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潘老师指出本课遵循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通过编制时政小报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并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学习的信度。
潘老师还特别指出了表现性评价在课程中的应用,认为评价组的深入观察和即时点评是课堂的亮点,能够引发学生共鸣,达到学习效果。他引用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来表明教学和实践的统一性,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展示——松阳城南小学 郑雨涵
松阳城南小学的郑雨涵老师通过“我探究-我追寻-我回应”三个活动板块展开教学。立足儿童视角,借助区域资源,从文本事例和情感价值双线推进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享小组探究成果来理解文本,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郑老师的课真切的诠释了营造内在驱动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循循善诱,化繁为简,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思政教育真体验、真感悟、真育人的正确范本。
课堂点评——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陈慧君
来自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的丽水市教学名师陈慧君老师对郑雨涵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老师认为本堂课教材学情定位准确、素材选择联系实际、学生评价嵌入全程,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在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的教学策略;该课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将思政课程的重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了教育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提升。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陈慧君老师还建议开展“沿着习近平爷爷的足迹走丽水”为主题的项目化之旅,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习近平爷爷心系民生的小故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征文、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实第二课堂,丰富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情真意切中感化学生、在慎思明辨中锤炼学生、在真情实境中陶冶学生。
在丽水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中,通过构建跨学段教研共同体,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教学资源和方法实现了创新与共享,使得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宝贵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为丽水市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其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力。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丽水市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成就将更加显著,为培养新时代的青少年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