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柘中学创新学习实践活动新模式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大柘中学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与大柘镇后村村结对,实行村校联学模式。
一是“送学”:为解决农村党员行动不便、难于集中等问题,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在职党员为主的“送学”服务队,定期深入农村,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进行辅导。
二是“帮学”:学校党支部与后村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帮学,采取送资料入村、送辅导进户等方式,互学互助,为农村党支部提供帮助指导。
三是“带学”: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为了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动员党员教师与农村党员结对联学,带动农村党员学习。
四是“研学”:结合大柘镇是龙谷丽人名茶之乡,我们设计了“创业兴农,争做先锋”的活动载体,鼓励广大村民做大做强龙头产业,发展经济,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相结合,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校联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弥补了农村党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这一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加深了党员教师对农村的了解,拓宽了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视野,推进了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三级道德教育工作。
一是“送学”:为解决农村党员行动不便、难于集中等问题,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在职党员为主的“送学”服务队,定期深入农村,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进行辅导。
二是“帮学”:学校党支部与后村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帮学,采取送资料入村、送辅导进户等方式,互学互助,为农村党支部提供帮助指导。
三是“带学”: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为了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动员党员教师与农村党员结对联学,带动农村党员学习。
四是“研学”:结合大柘镇是龙谷丽人名茶之乡,我们设计了“创业兴农,争做先锋”的活动载体,鼓励广大村民做大做强龙头产业,发展经济,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相结合,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校联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弥补了农村党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这一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加深了党员教师对农村的了解,拓宽了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视野,推进了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三级道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