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岸小学:“语”你同行,“研”而致远
秋意渐起晴方好,教研花开意正浓。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金岸小学语文教研组从开学初开始精心策划,逐步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在9月27日的低段语文教研课上,陈艳春老师执教的是一上第5课《对韵歌》。本课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对对子”为表现形式,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游戏引出对对子,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借助图片、字理演变和勾连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随文识字,分别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教学,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最后,陈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笔画,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并进行展示和评价等过程进行书写指导。在评课过程中,陈老师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接着主评曹丽君老师先是肯定了陈老师教学设计内容的丰富性,识字方法的多样性,与生活实际勾连的运用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课堂教学方面,应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如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拍手有节奏读等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师生互动模式。此外在生字教学应结合学情,有选择的重点讲解,做到有详有略。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曹老师提出要多用鼓励式的方法来维持课堂纪律,用鼓励代替命令,实现课堂纪律有效管理。
10月24日的高段语文教研课,叶伟丹老师带来的是六上第15课《金色的鱼钩》。叶老师利用课始谈话,出示长征图片巧妙串联《七律·长征》,通过浏览爬雪山、过草地的图片引出课题。《金色的鱼钩》是六上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叶老师先让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以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抓住外貌、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本节课的主评雷励萍老师肯定了叶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抓住课文关键句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指出在感受人物形象方面还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继续渗透,深入感知老班长的形象,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反复体会人物崇高的形象。在评课环节中,高段语文老师围绕高段略读课文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高段教研组长李馨老师总结略读课文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应根据单元课文编排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展开有效教学。
10月25日,吴姝洁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上课文《秋天》。吴老师以视频“找秋天”导入,引出课题。通过范读、自由读学习本课生字;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偏旁和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一”字变调的美感。接着吴老师以“秋天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主问题,让学生明白秋天的变化,品读秋意。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善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在评课研讨过程中,主评蓝秀英老师肯定了吴老师在课堂初始播放自制“寻找秋天”视频的设计,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回味寻找秋天的快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秋”字,并联系语文园地一中的“加一加”,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内容过多,学生接受不了那么多,要有重点;读课文的方式太单调,应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课堂中使用的“枫叶”的设计,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展示,让枫叶“飘”到小朋友手中,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积极性。
11月1日上午,李馨老师带领60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伯牙鼓琴》。李老师以乐曲《高山流水》导入课文,以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为切入,引导学生找出伯牙弹琴时的想法以及锺子期听了琴声之后说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利用PPT创设高山和流水的具体情境,加深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深刻体会到伯牙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本节课的主评是雷星云老师,首先她肯定了李老师对整堂课的巧妙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控,同时她也指出:文言文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对具体字词进行讲解,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学生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
秋之美,在于叶的沉淀;教之美,在于师的专研!教研既是一次心灵的觉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炼。我们坚信,通过教研携手、学思同行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最质朴的步伐,走出一条最坚实的教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