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育才中学:和诗以歌 声声润心田——遂昌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组项目化成果展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11月1日晚,在遂昌育才中学报告厅内,八年级级语文项目化成果展示——“经典咏流传”活动隆重举行,遂昌育才中学校长毛卫华、遂昌县语文教研员唐红辉等老师作为评委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语文组与活动组共同组织开展,由八(1)班承办。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将舞蹈、器乐、歌曲等元素与经典诗词相结合,呈现一个个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节目。
身着马面裙、梳着发髻的同学们将我们带入古人琴瑟笙箫的场景,为这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曲终了,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月,空明澄澈之境,引导李白穷尽一生去追寻。八(5)班同学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 与李白共赏同一轮明月。
“我们都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平凡人,但只要我们以理想信念为舟,以不卑不亢为帆,以迎难而上为浆,最终都能乘风破浪,如苔花般热烈盛开,清风自来。”八(7)班同学用舞台展示了他们对“苔”的理解。
一女将,一军装,一战马,一红妆,一世情,替父从军赴战场。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余载,不求功名求归乡,感人至深。今天,八(1)同学将朗诵、吟唱、婺剧、舞蹈等多种形式融于一体,再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场景,一声声鼓声、一面面旗帜震撼人心,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在1934年的春天,看着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她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字一句,都透露着对新生的喜悦,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生机的希望。让人联想到那活力无限,光明美好的春天。八(6)班同学以独特的方式演绎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一段诗意人生。
诗无尽,情绵延,春风折柳,笛声悠悠。春风,将葳蕤赠予大地,笛声将思念之情融于音律。八(9)班同学带来的是《春夜洛城闻笛》,一场演绎,道出的是漂泊游子的浓浓情思。
中秋时节,明月当空,庭下照人,悲秋愈烈,但感别离之伤,已而大醉,睹月方知规律使然,尽显豁达本色,今夜,八(8)班同学带领我们一起重温那壶酒,重赏那轮月,重慕那个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一个山水田园的绘画大师,其实也能为我们描绘大漠边关的风情。在八(2)班同学的吟唱《使至塞上》中,我们一同走进王维,走进他笔下的大漠边关。
竹石坚劲,千磨万击无畏难。临风不曲折,屹立天地间。做人当君子,君子当如竹。一曲硬朗坚毅风格的竹石,爆发出心中竹般坚韧的力量,毅然于天地间!八(10)班的同学们手持竹枝,如竹石般挺立在台上,奏响了一曲竹歌。
长亭外,古道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洒下一片笛声。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一生,能有几个知己?一旦离别,又能再聚几回?八(4)班同学们以唯美的歌声展示了别离思绪,送上一曲别离的笙歌。
少年身似山河,顶天立地;少年似骄阳,点燃希望。曾经的他们,走出旧社会的深渊,步伐铿锵;如今的我们,谱写新时代的篇章,来日方长。彼时,我们风华正茂;归来,仍是少年。八(3)班同学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台下的观众们宣告:他们这一代中学生必将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他们用激情满怀的声音表达着这一代的少年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期望。
一曲《小城谣》用优美的舞姿尽展青春风采,令人回味无穷,也为这次充满诗意的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充分运用了奖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度。除此之外,还在活动间歇进行有奖竞猜,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活动最后,毛卫华做了声情并茂的讲话,对本次活动做出了高度点评,并表示这样的活动将会在育才中学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