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育才中学:“宝藏”男孩——育才家访故事
如果没有这一次盛夏中的家访,那么他在我们眼中就一直只能是个腼腆的“妈宝”男孩。
8月,已经称不上是最热的日子了,但骄阳还是很热烈,蝉鸣还是有些聒噪,心情也还是有些郁闷,因为家访毕竟不是一件令人兴高采烈的事。在固有的印象中,家访的内容是那么地雷同,相同的话语要在不同的家庭中不断地重复;并且孩子们的家不是导航就能找到的,经常要经历一番“探究”才能抵达;还有就是经常要接收到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和谐的信息。然而,在这次的家访中,我们却拥有了意外的惊喜,发现了一位“宝藏”男孩。
他的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寻,因为他和他的爸爸妈妈们早就等在导航能找到的路口了。我们下车的时候,一家三口满面笑容地到车前迎接着我们,男孩还是腼腆地笑着。我抬头,看到他的爸爸长得特别高,妈妈也比我高出一个头,一家的高个子,让我自惭形秽。在小区的路上,男孩的妈妈和我们说孩子的脚刚刚做了小手术,走路不太方便,但他还是坚持要来迎接老师,我们一听就感动了。看着他努力迈着的均衡的脚步,我们的疲惫立马烟消云散了。
一进门,男孩爸爸爽朗的笑声便盈满了整间屋子,不用说,这是一个温馨、快乐、自由的家庭。男孩爸爸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有着东北味儿,不用说他是北方人。他的爽朗感染着我们,老师们说出了男孩的一个习惯——每天要给妈妈打电话。这个问题的抛出,让我们彼此间交流就有了更多的内容。男孩的年纪比同龄人要稍小一些,又是第一年住校,同时又有些“水土不服”,经常觉得身体不舒服,这些共同的话题就如叮咚的泉水“汩汩”流淌了出来。男孩当医生的妈妈一点都不避讳地说其实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舒服,还有心理的焦虑。老师和家长马上达成了共识,交流就更加了顺畅了。
当我们问起孩子有什么爱好的时候,男孩的爸妈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们自豪地说:“他是跆拳道红黑一品,到16岁可以直接绶黑带;长笛9级。”我们几个老师当时的表情是那么地一致——呆了,同时又深感愧疚,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都只看到了他的腼腆和恋家,却没有了解他更多。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我们却让他黯淡了这么久。尤其是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狭隘。记得七年级夏令营的时候,班主任选择他作为班级代表发言(因为他的个子在班里最高),我作为发言的指导老师和他一起写稿、背稿。发言只要一分钟左右,稿子几经修改,他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总说紧张,担心不能脱稿。我当时有些疲惫(因为是利用午休的时间进行指导的),只是轻轻地说“别怕,要相信自己”。到他发言的时候,他最终还是没有脱稿。我有些失望是事实,但有一点我很不应该,我竟然在想他不太适合站在大舞台上。我是多么的狭隘和武断。我正愧疚着,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男孩吹奏起《梁祝》的经典选段《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在笛声中,我竟忆起小学时老师教的歌词。我浸润在优美的旋律中,这是一次可以称得上“美好”的家访。
然而再美好的家访,也得结束。挥别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不要以为自己阅人无数,就认为很了解孩子们;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需要我不断地挖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让他们璀璨地立在舞台的中央。家访是一条路径,但应该还有更多的路径值得我去探寻、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