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三中:小记者看发展 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点滴变化在身边。12月21日,遂昌三中的小记者们走进教师办公室和班级,走进门卫室和街道,采访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沧桑巨变。
811班的小记者朱华芬采访的是遂昌三中工会主席谢友广。谢友广1970年出生,1994年分配到遂昌县高坪乡工作。他回忆说,以前在高坪初中任教的时候,到处都是泥瓦房。四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寝室里,饭要自己蒸,吃的都是咸菜干,很多家庭温饱都没有解决。没有图书馆,没有资料,没有网络,很多学生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更可叹的是,由于当时国家还不够富裕,学杂费都是家长自己出。他教过的学生,就曾有因为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的。
“现在好了。”他一扫愁容,“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祖国发展起来,造福学生,也造福了全国人民。祖国真伟大!” 谢友广由衷的赞叹。
小记者蓝靖宇、周济盛采访的是学校的保安潘升寅。潘升寅1965年10月出生。1980年开始做小工,1983年开始做油漆工作,一直到2016年,由于身体的原因,来学校当了保安。他说,当油漆工30多年,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变迁。1980年他当小工只有1块钱的工资,1983年涨到2块,1988年也才只有5块。但现在油漆工一天的工资是260多元!他惊叹社会财富这几年翻天地覆的变化。
“而且,”他说,“我在当油漆工这几年,明显的感受到房子越来越漂亮了,住房质量越来越好了,装修材料越来越环保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705的毛楚越采访的是小店的钟子根老板。钟子根1969年生,曾经在工商系统做过10几年的临时工。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干起来了个体户。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乡下一路做到县城,有车有房还有幸福的一家子。
他边忙边说:“现在国家强大了,感觉整个人都硬气起来了。”说完自豪的哈哈大笑。
小记者肖雨萱采访的是有40多年教龄的潘小洪老师。潘小洪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在17岁的时候成为遂昌县马头乡五七高中的一个民办教师,他边学边教,边教边学。1982年他考上了龙泉师范,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云峰初中任教。1993年,通过自考,取得大学文凭。他说,改革开放之前,工作更多的是为了生存。但现在,社会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人开始关注精神方面的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理想、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
遂昌三中党总支副书记黄信民在接受小记者赖羽茜的采访时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经济、教育、科技、民生等等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坚信,我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记者毛雨晨说:“通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有幸福的生活。今后,我一定努力读书,更好的报效国家。”
遂昌三中校长吴德明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何让学生们更深切的感受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沧桑巨变,和巨大的意义,是遂昌三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这次,开展小记者看发展这个活动,就是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感受社会的巨大变化。并通过采写新闻稿件,让更多的同龄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