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三中:留守孩小屋 点亮温暖的心灯
12月11日,留守孩小夏在学校心理健康室的留守孩小屋,静静的玩着沙盘,排解心中的愁绪。遂昌三中现有留守孩70人,有50位住校,20位住校外,由亲朋监护。而且里面又有父母打工留守,离异留守,单亲留守甚至还有孤儿。留守孩教育一直是遂昌三中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遂昌三中政教副主任田新强说,对留守孩的教育,目前主要采用小组帮扶、教师结对和心理疏导的方式。主要由班主任有针对性结对,由心理健康室开展个别和群体的心理辅导。
701班的班主任潘小洪说,相对于父母都在身边的同学,留守孩比较容易失群,容易受到伤害。一方面,由于缺乏关爱,很容易出现认“干哥哥”、“干妹妹”,甚至结识社会不良青年的现象。进而出现出入不当场所,周末不回家,以至于受到伤害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敏感、脆弱、自卑等情绪的影响,他们往往又自我封闭,自我防范意识很强,不信任老师,不愿意和老师交心。所以,细心关注,查危杜渐,打开心扉,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很重要了。
遂昌三中心理辅导老师龚林云说,打开留守孩的心结,需要用爱和平等的钥匙。遂昌三中心理辅导室,同时也是留守孩的暖心小屋。里面有静心书吧,情绪沙盘,宣泄室,悄悄话信箱。当班主任发现心理、情绪异常的学生,就可以带他们到留守孩小屋,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疏导、干预。
龚林云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生理因素看,由于生理激素的增加,情绪很不稳定;从心理因素看,正处于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自我同一性逐渐形成,把控情绪能力弱;从社会因素看,家庭和学校对该年龄段孩子的情绪辅导意识还需加强。再加上留守的因素,不良情绪留守孩要比一般学生严重的多。现在,遂昌三中针对他们的情绪疏导,一般采用集体心理健康讲座,利用小组合作的凝聚力量,和个别的心理辅导。
“利用小组的凝聚力来打开留守孩的心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遂昌三中近年来尝试的办法。”遂昌三中校长吴德明说。
遂昌三中近年来采用小组合作制教学模式,一个班级分成7个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有自己的组徽、组歌、奋斗目标和小组文化。7个小组既竞争又合作,在课堂内外,学生们都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小组和班级。留守孩在与小伙伴一起拼搏奋斗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心理归属感,非常有利于留守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