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丽水日报】打响决胜教育现代化建设攻坚战

作者:苏立军 文章来源:【丽水日报】20161019第二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10-19 字体:

通讯员  苏立军

“十二五”期间教育投入超过2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91%;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成为镶嵌在山水遂昌间一幅幅唯美的画卷;成功引进杭州育才办学模式,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自2012年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以来,遂昌县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来抓,逐年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教育均衡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政府发力推进教育保障水平现代化

自2012年起,遂昌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遂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的通知》《遂昌县“3527”学校布局规划优化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营造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发展环境。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源源不断的财政投入。该县投入13436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校舍加固和重建竣工面积7.7万平方米,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75个。新建学校(幼儿园)6所、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3所,撤并小学1所、幼儿园61所,投入资金50420万元。

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质量提升奖励、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添置教育装备。“十二五”期间,仅教育装备投入就达到4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校园网络工程的改造提升、中小学专任教师计算机的配备和实验室、音美专用教室建设,实现了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和教师人人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师机比达到1:1。

“教育是一项系统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工作位置,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的决心。”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雷伟东说。

民办教育破茧成蝶化为“遂昌样板”

“还是原来的房子、原来的学生、原来的老师,引进杭州优质教育资源后,就能如此成功,值得好好地总结。”2014年2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到遂昌育才中学视察,对该校的文化融入和办学模式赞不绝口。

为满足群众多种教育需求,2011年7月,县政府与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原遂昌二中、遂昌新世纪实验学校改制成立了遂昌育才中学、遂昌育才小学。由遂昌县负责提供办学场所,杭州育才教育集团定期组织优秀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给予指导服务,输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不断优化遂昌育才中、小学的管理和师资队伍,将两所学校办成“丽水一流、浙江有名”的学校。

自引进杭州育才办学模式以来,遂昌育才中、小学的办学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遂昌育才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前列,2012至2016年,连续四年中考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居全市前列。

“改制前,遂昌有些家长为了寻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孩子送到了外地。现在这两所学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优质学校的建立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有效地遏制了生源外流,甚至吸引了周边县市的优秀学生。”县教育局副局长林建立说。

“一校一品”特色办学育人才

走进北界镇中心小学,宣传栏、广播、学生餐厅、校园文化走廊、班级黑板报,甚至楼梯转角的镜子上,处处都有《弟子规》。这里不仅学生人人会背《弟子规》、会唱《弟子规》歌、会做《弟子规》健身操,老师也个个会背。

和北界小学一样,近年来,遂昌中小学在“一校一品”特色建设上进行了成功探索,不少学校找到了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完成了从特色项目建设到特色学校建设的转变,“一校一品”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该县已建成省市各类特色学校15所,丽水市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和达标学校11所,市农村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和达标学校19所,13所学校成为遂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作为浙江省昆曲十番传承基地学校,遂昌实验小学通过“昆曲演艺社”这个阵地,努力弘扬和传承汤显祖昆曲文化,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队员已达上百人,选送的器乐合奏《昆韵》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金奖。

三仁小学致力于以“三仁文化”为基,以“畲族文化”为载体的民族特色传承取得了很好成效,其中《石磉竞技》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金奖,《菱形操杆》、《竹竿舞》获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银、铜奖。

“我们从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办学理念入手,鼓励各中小学特色化发展,让学校成为传承乡村文明的高地,成为打造五美遂昌的窗口,成为师生成长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幸福的家园。”雷伟东说。

补齐短板打响决胜攻坚战

进入“十三五”,遂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等级园覆盖率和教师持证率低、城区学校班额控制和标准化学校达标难度大、教育经费保障低、教育装备滞后等。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该县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2015年,出台了《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加大公办幼儿教师的招聘力度。以服务遂昌城镇化发展,启动了后江民族小学迁建项目、遂昌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云峰中心学校扩建项目、遂昌县实验小学搬迁项目等,大力扩充城区义务段教育资源,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与此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教育现代化县创建作战图,通过实施教育建设重点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学前教育进位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终身化水平提升工程等“六大教育现代化建设攻坚工程”,补齐全县教育发展的短板,提升全县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创建时限和要求,进一步倒排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充分调动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力量,实现全员参与,形成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力争2017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遂昌县副县长李建霞说。

新闻链接:http://epaper.lsnews.com.cn/lsrb/html/2016-10/19/content_1139588.htm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