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人民网】浙江遂昌深化新课改,特色教学展魅力

作者:苏立军 周文胜 文章来源:【人民网】20161011浙江频道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10-13 字体:

2015年9月,遂昌县将遂昌育才中学、遂昌三中、万向中学、实验小学、妙高小学、育才小学等17所中小学确定为了该县首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试点学校。一年来,这些试点学校在课改之路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基本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改革体系,为遂昌县深化新课改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变革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深化义务教育课改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一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全县中小学深化课改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会将改革进行到底,真正实现教师减负、学生减压、课堂轻松、质量提升的目的。”遂昌县教育局副局长王俊杰说。

小组合作制学习受欢迎

“短短半年时间,我的孩子简直与之前判若两人,变得阳光、自信,学校进行的新课改真是太神奇了!”前不久,遂昌县第三中学初一四班的廖佳奕家长来到学校参加公开课,孩子在公开课及班级文化展示课上的表现,让他惊喜连连。

作为遂昌县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试点学校的遂昌县第三中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围绕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总目标,确立了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改革的课改方向。

小组合作制主要分三步走,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是小组完成导学案,每六位学生一组,一个班分成6至8个小组。其次,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展示。第三,对于课程中的难点,老师进行点评,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小组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展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校长潘伟斌介绍,学生们在前一天晚自修做导学案,也就是提前预习做题,老师则连夜批改导学案,再指导各小组寻找最拿手的知识点。

“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学生被分成了一个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再也没有那种后排睡觉现象。”遂昌三中八(3)班的语文老师范莉敏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每节课只能讲7、8分钟,迫使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学情,精心编写导学案。老师动起来了,学生也动起来了,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这样的课改尝试让我们老师也倍感新鲜,充满期待。”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遂昌县第三中学小组合作制学习模式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则是班级小组文化的建设。各小组围绕班级主题文化,分别制定了组训、组规、组歌,他们在学习和班级德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该校初一四班的主题“孝文化”就非常有影响力,各小组在孝文化熏陶下,成立了以“二十四孝故事”为组名的小组,通过各种德育和课外亲子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成长。

“如今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同时新媒体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听课效率低。”校长潘伟斌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班组文化是德育的土壤,导学课堂就像肥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芽成长。

特色教学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今年暑假开始前,遂昌县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成果展示活动,展示的作品全部来自学生的原创,有美术、版画作品,有泥塑、科技制作,有舞蹈、才艺表演……这次的成果展示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提升了自信,又让老师和家长感受到了白马课程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延续多年的“白马文化”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了以“白马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活动,打造白马课程体系,以明礼和优学两大课程为主线,分别推出健康活力课程、传统教育课程、美德体验课程和校本融合课程、白马特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六大课程群,激励学生踏蹄前行,走出小学校的大世界。

昆曲艺术在遂昌大地源远流长,实验小学又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十番)传承教育基地,为了让学生知昆曲、懂昆曲、传承昆曲,该校将昆曲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白马课程体系,并成立昆曲演艺社。

经过几年发展,实验小学昆曲演艺社收获大奖无数,师生多次登上央视戏曲频道,昆曲十番表演曾获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金奖。“现在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而我们学校的孩子开口能唱昆曲,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传承昆曲艺术,虽然不能成为艺术家,但最起码让传统文化在心里生了根。”校长鲍宗武说,昆曲艺术能够在他们学校生根开花,与白马课程的开设密不可分。

走进遂昌县妙高小学,你会被校园内满满的行知文化所吸引,两幢被命名为行知园和求是园的教学楼,内容丰富的行知文化墙,漂亮的行知少年评比展示栏。从2012年开始,该校依托“以行知思想引领学校课程建设,以课程践行行知思想”为课程建设脉络,深入开发和实施适合学生成长的特色课程体系,并于2015年9月,正式开始试行“行知课程”。行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其中拓展性课程又包括阳光课程、雅行课程和敏学课程,这三类课程的开设又与该校“阳光、雅行、敏学”的育人目标相得益彰。

“我们的拓展性课程基本都定在周四和周五下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妙高小学校长朱溯君说,在他们的行知课程中,有科学院系列课程、消防警校课程、足球俱乐部课程和“婺剧多美妙”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主管理能力和运动习惯,还让学生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标。

借着新课改的东风,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也积极查找乡村教育“短板”,依托当地畲族文化特色,将畲娃特色课程办得有声有色。畲娃特色课程分为三个部分--走进畲乡、巧手生花、长短课。走进畲乡的畲语课程、民族体育是该校最大的特色,菱形操杆、跳竹竿、畲拳等畲乡特色民族体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也让传统文化找到了传播和弘扬的载体。巧手生花则是在基于乡村少年宫的基础上,开展了剪纸、烹饪等特色课程,在学校里砌起土灶,让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娃娃们,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长短课体系下的素养小课,注重的则是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就餐教育、寝室整理、书法课程、读书活动,课程虽小,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却非同一般。

“新课改的实施,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既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学生。就在不久前,学校还被丽水市委市政府评为了‘最美学校’,这份殊荣,让我们的前行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学校校长雷松根高兴地说。(苏立军、周文胜)

新闻链接:http://zj.people.com.cn/n2/2016/1011/c370990-29125769.html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