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浙江教育报】山里走出来的中职生16载践行“工匠梦”

作者:许艳 文章来源:【浙江教育报】20160617第四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06-20 字体:

0.5毫米,这是范丽锋在焊接一个高20米、直径5米的压力容器罐时焊缝的误差。这样的精准度在他所在公司的100多个焊工里,只有他一人能够做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范丽锋让它成为了可能。

范丽锋,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98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现任宁波市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焊工班班长。这个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山里娃,从不被师傅看好的焊工学徒成长为宁波市“十大技能状元”、浙江省第二届“优秀务工青年”、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今,这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身上,笼罩着各种光环。

1998年,曾经靠鸡蛋换学费的范丽锋从遂昌县西部金竹镇的一个小山村,来到遂昌职业中专就读。年少的他虽未曾想过3年职业学校的学习会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但这个山里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只有认真学好一门技术,才能让他走出大山。在专业选择中,瘦瘦小小的范丽锋竟选择了又苦又累的焊工。当年,学校的设备并不先进,仅有几台电焊机,实操训练时学生们要轮着用。而范丽锋总会“任性”地等上一轮又一轮,一次次扛起沉沉的电焊机。在班主任李志军眼中,沉默寡言的范丽锋并不出挑。“这孩子很勤奋,有时还很倔,不练到实训室关门,他是不会离开的。”这是李志军提起他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00年,刚刚结束高二学业的范丽锋来到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农村来的孩子,为人特别实在,可当时我还真没觉得他有多少天分,个头瘦小、悟性一般,连焊枪都拿不稳。”这是师傅方平对这个小徒弟的第一印象。别人教一次就会的基础焊接,他焊了很多次还是被退了回来。“当时挺难受,很怕自己会因此丢了工作。”范丽锋说。他暗下决心:“别人学一遍,我学十遍,总能学会吧。”为增加臂力,他每天下班一回宿舍就“闭关”:蹲马步,双手平举,手腕上各吊一块砖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从一块砖到两块砖,这种状态持续了约半年。炎热的夏季,他找来很多废旧的铁板,穿着厚厚的焊工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最终,范丽锋留在了实习单位,成了公司的聘用工人。16年来,“勤”是范丽锋的关键词。他的手上满是电焊时火花飞溅留下的烫伤印记。从小学徒到焊工班班长,范丽锋在镇海石化建安创造了多个第一:2005年,21岁的他成为当时公司里年纪最轻的副班长;2011年,因连续3年考核优秀,成为首位享受公司一等股权激励的转正职工……

如今,范丽锋不仅是企业的技术明星,也是宁波市技师攻关队成员。他的手里有30余本焊接技术证书,是一般焊工的2倍;他取得了美国ASME压力容器焊接资格证,是公司仅有的3个持证人之一;他把焊接理论与改进工艺结合起来,独立或参与完成了10多项新材料、新结构的焊接工艺应用开发,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不仅如此,他还自觉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和使命。他说,自己是中职走出来的,吃的就是“技术饭”,能把技术传授给徒弟是他的快乐,看着班组成员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蓝领”是他的幸福。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jyb/zhiyejiaoyu/2016/0617/14578.html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