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春光幽梦永流传
4月8日至10日,遂昌县城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人、一座城、四百年”的汤显祖文化节,有戏曲之夜、踩街、采风、动漫大赛、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文化节从2006年开始举办,两年一届,今年已是第6届,当地人称“汤公节”。其中,遂昌县1.8万名中小学师生,是发扬和继承“汤公文化”的主力军。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记者前往小城遂昌一探究竟。
“哐起嘾起,哐起嘾起……”在遂昌县实验小学的一间练功房里,音乐教师程笑丽正在指导男女生轮流“跑圆场”(走台步),随着程笑丽的拍子喊得越来越急,学生们也逐渐从缓慢踱步变为大步流星。
该校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昆曲十番)、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实验学校。学校的课间铃声是昆曲,社团活动是昆曲演艺社,楼梯和走道的墙壁上展示着汤显祖的生平、政迹、剧名、诗文。校长鲍宗武介绍,2002年他继任校长不久,就着手将“汤公文化”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命名“汤显祖中队”(605班)、制作汤显祖学习网站。2006年,出版校本教材《走近汤显祖》。而现在,“汤公文化”已渗透到语文、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等课程中,一至六年级学生人人“学汤公、知汤公、唱汤公、画汤公”。早在2005年,该校就被授牌成为遂昌县唯一的“汤显祖文化传承学校”。
昆曲演艺社的水平不一般,获得过各级各类大奖无数,师生多次登上央视戏曲频道,昆曲十番(10种乐器合奏)表演于2011年获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金奖。“现在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而我们学校的孩子开口能唱昆曲,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传承昆曲艺术,虽然不能成为艺术家,但最起码让传统文化在心里生了根。”程笑丽这样说。她介绍,实验小学的戏曲教育能取得如此成绩,要拜省内外艺术家之赐。如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奉献表演的古琴专家陈雷激,汇集众多音乐界人士,从2009年开始,创办公益性的“音乐筑梦班”,利用节假日免费培养遂昌的山区孩子。浙江省昆剧团薛小英、张金魁、吴晓狄等戏曲专家,被实验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从杭州赶到遂昌指导师生,尤其是在每年暑假举办“牡丹亭之声”昆曲夏令营,为期12天,让师生们能够享受到专业而深入的昆曲学习。
“不到这个学校来,恐怕我们一辈子都不会遇上昆曲。”从2007年“省昆”的大师们第一次走进实验小学,很多师生的心里开始有了一个“昆曲梦”。让六年级女生陈丹妮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错过了昆曲史上十几年一遇的机缘。3年前,“省昆”面向全国招收第6代“代字辈”学员,中选者将成为浙江昆曲正式传人,学费全免,当时读四年级的陈丹妮冲破层层考关入选,但最终因“母命难违”,未能走上职业昆曲表演的道路。
正所谓“每一个女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杜丽娘”,而每一个“杜丽娘”的心上都有一个全力追寻的“梦”。程笑丽10年来经专家指点,技艺大增,成为丽水、金华地区的“顶级票友”。而令她最感郁闷的事是,昆曲难学难唱,每次从头培养一批演艺社的学员,都是零起点、手把手,几年下来,艺有小成,学生就毕业升入初中了;下一批学员又得从头再来,每次都是“浅尝辄止”,不能进入更高阶段的教学。
“呖呖莺歌溜的圆。”昆曲走进了师生们的日常生活。经过昆曲舞台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尤其是女生,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出一种典雅。作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能让这么多学生演唱和演奏昆曲,已是为非遗传承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师生们仍不满足,仍在寻梦。
“学生都知道我们遂昌的名人是汤显祖,了解多点的能说出‘临川四梦’是哪四出戏,而能唱两句昆曲的算是文化浸润很深的了。”遂昌中学学生处主任刘永贵不甘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浮在表面,希望能触及“汤公文化”核心和精髓的东西。刘永贵本人是县汤显祖研究会成员,作为小县城的学术高地——遂昌中学,弘扬“汤学”难辞其责。去年4月,他主持成立了学生汤显祖研究会,作为县研究会的分会。该分会下设理事会,有十几位学生理事,还聘请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为顾问。
“文本分析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还是太大了,研究会的首要任务是以社团活动的形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以家乡历史文化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刘永贵拿出一份研究会的学习资料,第一页是从县志中拍摄的两幅古地图,绘制时间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遂昌县城的布局从汤显祖的时代到今天,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刘永贵说,据遂昌本地专家考证,《牡丹亭》第八出《劝农》中,杜丽娘的父亲南安太守杜宝所治理的南安县,其风貌特征与遂昌完全吻合,应是汤显祖在任平昌(古遂昌)知县期间,根据遂昌的山水民风构思塑造的。
“君子堂前烟树齐,山炊水碓尽桥西。”清明时节,刘永贵带领学生理事会成员,按照汤显祖诗文中的地名,从县衙君子堂(县政府)出发,沿青云坊(青云亭)、瑞牛山(瑞山)、相圃书院、尊经阁(府前菜市场)、河桥、启明楼(实验小学传达室)、遗爱祠(汤显祖纪念馆)……按图索骥,踏访了400多年前汤显祖活动的二十几处地点,追念前贤,神交古人。
4月9日晚上,一场大型婺剧史诗《平昌遗爱》在县影剧院上演,由实验小学、妙高小学、民族中学、职业中专、大柘小学、育才小学、王财贵经典学校等7所中小学的学生汇演,再现了汤显祖主政期间兴教办学、班春劝农、为官清廉、笔耕不辍的事迹,同时也呈现了遂昌县中小学“婺剧进校园”,以及学习和继承汤显祖文化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