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遂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
本报讯(通讯员 周文胜)“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表现和情感发展,积极回应他们的心理诉求,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的缺失……”日前,遂昌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化管理,让关爱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该县要求健全登记建档、结对帮扶、家校交流与沟通等制度,规定每学期开学3周之内完成对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亲、母亲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登记建档,建立与完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德育导师制,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发动学校教职员工与每个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针对每个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帮扶措施,并将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反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每学期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上门家访2次以上。
此外,县教育局还要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治教育。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充分发挥学校少年宫的作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专门接纳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进行文体活动、作业整理、交流等自主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