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浙江教育报】提前完成三年任务的背后——遂昌县扫盲工作纪实

作者:程振伟 叶珠香 文章来源:【浙江教育报】20151113第一版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5-11-13 字体:

近日,81岁的罗双根老人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脱盲证书。对罗双根而言,6个月的培训不仅圆了学习梦,还学到了许多技能,譬如处理电线老化问题等。

在遂昌,像罗双根一样“幸福”的老人还有很多。在遂昌县教育局主管扫盲的副局长林建立看来,扫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遂昌是典型的山区县,因为文盲导致的贫困、生活不便尤其突出,通过强有力的扫盲工作,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了”。自2013年以来,该县共有15647人顺利脱盲,已完成2013年省教育厅下达的3年扫盲任务的116.30%。

“这是一项深受欢迎的民生工程”

“自从3年前开始扫盲,我们家老吴就像着了魔,三天两头下村里,有时一去就是好几天。”提到丈夫吴建明,程胜美既“无奈”又自豪。吴建明是遂昌县妙高中心成技校的教师,被称为“农民之友”,3年来一共帮助1240人脱盲。

“我一直做农技培训,常年和老乡打交道,深知不识字没文化的痛苦。国家出台政策推进扫盲工作,我打心里高兴。”吴建明对记者说。他常年深入自己负责的按口乡各个村,办扫盲班或上门送教。“上门送教是门技术活,有时趁他们劳动间歇教学,有时趁阴雨天上门送教。为了让他们识字,得围着他们转。”吴建明说。

周建娥是北界中心成技校负责人,她笑称扫盲是“农村兜底工程”。北界镇中心敬老院有25位文盲老人,周建娥索性把扫盲班设在敬老院,亲自上阵给这些“老学生”上课。她给老人们讲养生保健知识,老人们学得用心,考试也都顺利通过。

除专职扫盲人员外,遂昌县还发动中小学师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共同参与扫盲工作。金竹镇夏东村有10个自然村,共有文盲111人,人数多且分散。针对这一情况,该镇镇长徐土生牵头召开了村扫盲工作协调会,要求村里的每位村干部分别结对3名以上文盲,利用周末、晚上等空余时间上门进行一对一辅导。很快,一个由当地村两委干部和中心成技校教师组成的“扫盲培训团”奔走在乡间,深受村民欢迎。徐土生表示,等待扫盲的人数多,任务重,需要挖掘潜力实施“人海战术”,“这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民生工程,花多大气力都值得”。

扫盲人员工作热情高,工作推进扎实,老乡们得到了好处。徐村74岁的谢连娇说:“想不到我这么大了还能识字,学会了自己坐车、存取款、发短信。”定溪村曾经因为不识字而成为大伙眼中“有些迷糊”的桂凤婶婶,如今不仅脱了盲,还能帮儿子理财记账目,能给孙子读故事,变身“能干奶奶”。徐村村主任翁兆肖亲身感受到了扫盲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活动中心人多起来了,脱盲的村民开始来看报纸了,老年人知识竞赛、老年人运动会能开起来了”。

“扫盲绝不仅仅是识几个字,更需要智慧”

在遂昌,扫盲由中心成技校负责。该县将全县分为4大块进行扫盲,4个中心成技校分别负责一块,并将扫盲工作纳入成技校考核。每月公布《扫盲教育工作进度表》,各成技校的当年扫盲任务总数及截止到上月底的完成情况张榜公示。妙高中心成技校校长郑惠芳说,每月公示扫盲情况,而且有排名,各成技校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大家你追我赶,为扫盲营造了良好氛围。

结合全县开展的“进百村送培训上门,访千家助农民致富”活动,该县教育局安排当地公务员、各中心成技校和部分职业学校教师每人联系4个村,重点扶持40户农村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我负责的脱贫对象和扫盲对象几乎重叠,沟通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吴建明说。

应村乡双溪村是一个行政村,包括两个自然村。集中办班扫盲,一个自然村人太少,一个行政村则刚好。然而两个自然村之间距离较远,扫盲对象年龄又偏大。为了确保学员人身安全和教学质量,周建娥决定采用一个集中扫盲教学班分两个教学点错时上课的形式,在应村乡双溪村进行集中办班扫盲,效果理想。

妙高中心成技校还精心创建了“示范扫盲培训班”,并与社会培训、联系村月活动、传统节日、老年活动、村传承项目等结合。示范培训班以点带面,带动了各乡镇扫盲成效的整体提升。目前,遂昌县各乡镇都建起了示范班。

遂昌县还在扫盲内容上积极创新,扩大扫盲面。了解到在外地打工的青年文盲脱盲热情不高,吴建明把扫盲与各种技能培训相结合,让他们在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也顺利脱盲。而在给老年妇女上脱盲课时,吴建明则侧重讲婆媳关系如何相处,如何培养现代文明礼仪。

“扫盲绝不仅仅是识几个字,更需要管理智慧。”谈起扫盲工作,林建立说,“遂昌这3年的努力既值得,又有收获,把扫盲工作办成了实打实的民生工程。”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jyb/yaowen/12232.html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