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点滴改变创造无限精彩
为创建节能型校园,遂昌各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不一的节能环保行动,眼看快到年底,这些举措带来了哪些改变?12月10日,笔者走访了部分学校。
“以前每天晚自修一结束,我就开始逛教学楼,哪幢楼亮着灯,我就往哪个楼道走,4幢楼走下来,两腿直发软啊!”遂昌职业中专的门卫老徐说,校园内楼道声光控制灯的改造,着实让他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据该校总务主任董志军介绍,自从改装了声控灯,学校用电量明显减少。经初步统计,近3个月学校已节约电费6000多元。“声控灯改造只是我们创建节能型校园的一小步,接下来,学校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节能宣传,在师生中营造人人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而遂昌三中则拆除了原来的砖砌锅炉,新安装了“三大一小”商用电磁炉,使原来烟熏火燎的厨房焕然一新。无明火燃烧、无鼓风装置、无废气排放,新装的电磁炉既环保卫生又安全可靠,由于占地小、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厨房环境也改善了不少。“现在不一样了,既省力又卫生,再也不会弄得灰头土脸了,干起活来也利索、方便。”在三中掌勺34年的老厨师洪师傅赞不绝口。
“学校每天烹饪量大,烹饪时间长,采用传统的燃煤炉灶烹饪,每年在燃料上的花费成本比较大。”该校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蓝小根介绍,“在效果、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商用电磁炉热效率在90%以上,相对于燃煤可节约10%~20%的燃料成本,又因电磁炉使用寿命长,无热辐射、无烟、无灰、无污染,大大节约了后期费用成本,其节能效果可达到50%左右。”
遂昌民族中学教师蓝姗一大早上班时“冷落”了自己的爱车,径直走向小区门口候车。蓝姗等的既不是的士也不是公交,而是直达学校的“专车”。车上除了车主“司机”外,还有另外3名同校的“乘客”。这样的“拼车”方式,他们已持续了一段时间。
该校地处县城北郊的后江村,该校近90%的教职工都住在县城,家校平均距离为8公里,教职工普遍开车上下班。这学期,学校积极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出行”,鼓励线路大致相同的教职工以自愿为原则组成“拼车队”,每天拼车上下班。
“拼车既节省了油钱,保证了教师们晚自修下班回家的交通安全,还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三得。”谈起拼车上下班的好处,蓝姗深有体会,“更重要的是原先我们要求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在大家变成了真正的身体力行者,为学生们树立了低碳生活的榜样。”
如今,教师拼车上下班已成为该校的生活时尚,大部分教师都主动加入到拼车队伍中。不仅如此,拼车行动还引发了校园的一系列节约行为:一些离学校近的教师开始尝试着骑自行车上下班,学校采用无纸化办公,食堂盛行“光盘行动”……一场低碳、环保、健康的时尚运动正在民族中学火热开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只要用心,点滴改变可以创造无限精彩。”该县教育局局长雷伟东说,下一步,将把创建节能型校园列入到各校的年度考核之中,进一步推动全县的节能环保行动向纵深发展。
新闻链接:点滴改变创造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