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现代教育报】行走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

作者:雷伟东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20131009第3版头条新闻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10-24 字体:

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境内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越,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之美誉。“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00年前汤显祖笔下的诗句正是遂昌原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步伐,遂昌“重拳”频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围绕优质均衡发展主题,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调整校点布局,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教育科学发展展现了全新时空。

重教为先,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遂昌教育实现了七大跨越——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5年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2006年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免费教育;2006年率先成为丽水市首批省教育强县,并在2008年顺利通过省复查验收;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至2012年圆满完成,累计完成投资7768万元,加固和重建竣工校舍面积7.7万平方米;2012年全面启动“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并力争2013年通过评估考核。

遂昌是山区小县,人口仅23万,在浙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在思想行动上、政策保障上处处体现教育优先考虑,教育优先投入,教育优先发展。十一五期间,遂昌新建、迁建和扩建校舍6.4万平方米,教育累计投入达到10.9亿元;2011年和2012年教育投入分别达到3.05亿元和3.4亿元,占到了当年GDP4.5%4.4%2012年《遂昌县学校布局规划优化方案》出台实施,投资2495万的金岸小学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6404万元的梅溪小学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587万元,并将于20149月投入使用;投资20071万元的育才中学建设项目将于201311月开工建设;投资3800万元的遂昌中学扩建正在做项目前期,近两年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超过3.2亿元。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场所是校园”这一美好愿景在遂昌县已成为现实。打开学校布局地图,科学合理的办学格局已然形成,小学集中在乡,中学集中在中心城镇,高中设在县城,教育投资效益正不断显现。

统筹管理,队伍建设均衡推进

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师管理上,遂昌建立了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中小学编制管理制度,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专任教师,专任教师调配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县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农村学校同步达到城区同类学校标准。

建立了县域内、校际间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均衡配置,并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对口交流、巡回讲学和挂职学习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

欲强教,先强师。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素质,遂昌全面推进了教师发展工程,进一步构建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扎实开展“钱瓯名师”评选和培训工程、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创新名师和新教师培训模式,深化校本研训和片区教研协作体建设,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并要求各中小学按不少于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2012年全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1860人次,并有1384名教师通过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自主选课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效选课课时达47182学时。

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给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此,遂昌下大力气引进教育人才来到农村任教。近三年,招录的150多名大学毕业生90%以上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中,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教师结构,全面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为了鼓励教师安心农村教育事业,让更多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每年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给边远学校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并在绩效工资、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维护了边远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自主发展,学校特色魅力彰显

我们应该认识到,特色是教育优质发展的灵魂,是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遂昌在“避免同质竞争、鼓励错位发展”办学思路的引领下, 在“一校一品”特色建设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不少学校找到了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完成了从特色项目建设到特色学校建设的转变。一批特色示范学校快速崛起,这些特色名片在整个丽水市乃至浙江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实验小学的白马文化、北界小学的国学教育、大柘小学的泉湖艺术教育、三仁小学的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等都形成了学校的鲜明特色,“一校一品”的格局正在形成。

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生源相对减少的实际,遂昌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开“小班化教育”实验,2011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意见》。通过规范体现差异教学的备课要求,构建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品质的精致课堂,实现精细化的作业设计、批改,重视个别化的学习指导,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创设各种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倡导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催生了一批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品校园。

从学校建设、队伍素质提升和均衡配置,以及特色品牌创建,遂昌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坚实的脚步。但我们的深切体会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责任重大,大有可为,而教育优质均衡是个内涵十分丰实又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只要有差别的存在,就有均衡的任务,因此追求优质的教育均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的一项长期任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