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晚报】遂昌北界小学 经典诵读三年 国学滋润师生
看着胸前儿子给自己戴上的大红花,苏金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把抱住了儿子王兴旺,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昨天下午,在遂昌县北界小学操场主席台上发生的一幕。当天,北界小学举行的“梦想从这里起航”主题活动上,王兴旺和其他18位同学,因为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受到了学校的表彰,他们的父母也被邀请到学校,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这幸福时刻。
自从2009年开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国学经典的潜移默化之下,北界小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变得有礼貌了,学习纪律也变好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下子跃居全县乡校的前茅,更让家长们欣慰的是孩子懂得了孝顺和感恩。
国学诵读进入校本课程
北界小学校长傅利峰可以说是遂昌当地最早倡导在学校开展国学诵读的人之一。
早在2008年,他就在当时任教的苏村村小,开始尝试着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2009年,到应村乡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傅利峰与当时的北界小学校长黄晓伟商量,决定在两所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2009年9月,北界小学确立了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为载体,开发和实施“践行弟子规,做好中国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根据学生的实际,北界小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诵读计划: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三、四年级诵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小学生选背古诗90首》等,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小学生选背古诗90首》等。
除了诵读经典,学校还普及了《弟子规》健身操和歌曲,并将《弟子规》健身操作为每天运动一小时的阳光体育的一部分。
“我们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背诵几篇经典诗文,而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傅利峰说,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一个人年少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规范作用,“我们感觉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五年级二班的苏泽辉,是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撤并来到北界小学读书的,在原来的学校,他的调皮是出了名的:平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
班主任田国林告诉记者,“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后,苏泽辉可以说前后判若两人,改掉了很多不良习惯,每个学期都在进步。去年,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的数学竞赛。”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以前我喜欢欺负同学,在班上没有几个朋友。”苏泽辉告诉记者,到北界小学后,每天诵读《弟子规》,让他明白了不少道理,懂得了团结友爱,现在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了。
“以前我常常会和父母吵架,《弟子规》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和苏泽辉一样,五年级一班的毕友良变化之大,令父母都感到吃惊,“以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经常会给我们捶捶背,还爱干家务了。”毕友良的母亲说。
知行合一从诵读到力行
和其他学校学生的家庭作业不一样,北界小学的学生,周末回家的家庭作业就是“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件对大家有益的事情。” 然后就是结合自己的表现,学生写一篇《行善日记》。家长要在学生带回家的《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弟子规学习评量表》上,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定。
翻开北界小学学生的《行善日记》,记者看到学生们写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学了《弟子规》之后,变得懂礼貌、知道孝敬长辈,很多同学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第一次帮助父母烧饭、炒菜,为父母捶背、洗脚,给父母过生日的经过。尽管孩子们的日记写的很简单,但是从字里行间,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孝行,令人动容。
“学国学,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表现在学生礼仪、礼节方面的变化是最大的。”谈起国学对学生的影响,在北界小学任教多年的罗华琪老师感受颇深,学生上课的纪律变好了,平时碰到老师,都会主动向老师敬礼、问好,“其实学国学,对我们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在对待学生、对待教师这个职业的心态上,也变得更平和、自然了。”
在北界小学教学楼的走廊上,有一面巨大的笑(孝)心墙,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笑脸。傅利峰告诉记者,学校每学期评出一部分尊敬长辈,爱劳动、懂谦让的“孝敬之星”,笑(孝)心墙上的笑脸,就是这些“孝敬之星”的,学校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在每年秋季开学,北界小学还要举行传统的新生拜师仪式:新生向老师敬茶、行拜师礼,老师们将一本本《践行弟子规,做好中国人》的书本,送到孩子们的手中,然后拥抱孩子们,鼓励他们读好书、做好人。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学校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和学生偷窃事件。”在2010年全县乡级学校教学质量评比中,北界小学夺得了第二名。对于国学诵读带来的传统回归,傅利峰充满了信心,“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形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发展,我们也想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