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瓯遂昌】“社”彩纷呈 “团”花锦簇——民族中学第二课堂受追捧
本报讯(记者 毛娅妮 通讯员 叶锦雄) 前不久,在县民族中学校园社团报名会上,一大批学生社团组织,或热心于实践操作,或领导校园文化潮流,或热衷于思想进步,18个社团几乎是被“哄抢”,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本周一,该校的18 个社团正式开团。“谁羽争锋”(羽毛球)、“如影随行”(电影欣赏)、金牌绣坊(十字绣)、“I TEC”协会(信息技术)、“快乐跳跳团”、(健美操)、“乒博社”(乒乓球)、“民中‘桥’社”(桥牌)、“绳舞飞扬”(跳绳)、 “七彩书画社”、“棋艺乐园”…… 众多的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喜笑颜开。
记者发现,在众多社团中,“如影随行”、金牌绣坊、“I TEC”协会和“民中‘桥’社”四个社团最受学生的追捧,社团人数都在70人左右。
下午4点,参加金牌绣坊社团的七(1)班的肖婷正在聚精会神地绣着十字绣,她告诉记者,绣十字绣对自己耐心的培养有帮助,能改一改自己急性子的毛病,在耍的时间里也能得到一种锻炼。在另一间教室,民中‘桥’社社长姜曙耀老师正在教学生打桥牌,学生被分成4人一组,依次出牌。姜老师介绍,打桥牌是一项健康的体育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打扑克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专注能力、团队合作、交流沟通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以前学校的文体活动不太规范,大多学生一下课就回到寝室,制约了他们吸收外界信息的能力。”民族中学校长潘文华介绍,现在推出的18个社团均由学校英、体、美等综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合理设置,利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文娱活动,调剂学生相对单调的学习生活。
“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我们要把第二课堂办成学生的乐园,学生自由思想和创新才华才能不断涌现。我们会挖掘教师潜能,广用社会资源,引进校外专家,把第二课堂办成学生盼望上,不上会觉得吃亏、后悔的课。”潘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