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晚报】【丽水网】遂昌大柘小学竟有35个学生艺术社团 让优秀文化感染每个孩子
讲茶道、刻印章、鉴古玩 每个学生至少都会一种乐器
![]() |
![]() |
当你回忆起小学时光,耳旁响起的会是什么声音?毕业于大柘小学的学生回忆起来,一定不会忘记当年校园里的琴声。这所地处山乡的乡镇小学,20多年来坚持探索艺术教育,拥有35个学生艺术社团,在山里娃心中,这是他们播下艺术种子的地方,是他们的艺术摇篮。
一路笛声一路歌
走近大柘小学,远远就听到校园内传来悠扬的音乐声。学校大门内,两幢教学楼相对矗立,校园内整洁有序,因为恰好是下课时间,和其他小学一样,操场上全是打闹、嬉戏的学生。然而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弥漫在校园内的琴声。
在大柘小学,每个学生至少都会一种乐器——笛子,而且,这个学校还拥有自己的学生乐队,每天,校园内都飘荡着美妙的音乐声。
1992年,该校组建了“山娃子乐队”,在校园内开展艺术教育,并以“一路笛声一路歌”为口号,打造特色艺术教育品牌。如今,这个乐队发展到40多人,装备也大大提升,两个音乐专用教室中,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应有尽有。
这支来自山乡的娃娃乐团已经“闹”出了大名堂,除了经常在当地舞台上亮相,还曾代表遂昌县参加省里的比赛,曾在全省中小学乐器比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为了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学校开办了泉湖文化艺术节、乐器节。2009年,还修建了“泉湖印象”音乐广场、泉湖音乐台等,让学生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因为过几天要参加市里的比赛,泉湖乐队的手风琴手蓝梦瑶和吴姝洁最近加紧了练习,除了平时在学校课余时间练习,周末也要到老师家练习。两个小女孩一个五年级一个六年级,沉重的手风琴对她们瘦小的身躯来说,显得有点沉重,但是两人练得格外起劲,有时候为了弹好一个跳音,她们要练上三四天。
“音乐让我觉得很快乐,练好了也能为学校争光。”蓝梦瑶明年就小学毕业了,但是音乐的种子已经在她心中萌芽。在她心中,有个梦想羞于和别人说起,那就是成为一个音乐家。
这是一个拥有
35个社团的小学
大柘小学现有18个班级,800多名学生,50名教职工。就是这样一所乡镇小学,把求真、尚美当作校训,默默开展艺术教育20年。
如今,该校的艺术教育结出了硕果,各类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琴、棋、书、画、剪、印、茶……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的艺术项目都在这个小小的校园内生根,如今,该校已经有各类艺术社团35个,所有的学生无不参与,形成了“人手一笛,十人一琴,百人一团”的艺术特色教育。
2008年,该校将各类学生社团进行了整合,依托当地的革命遗址——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泉湖寺”,在校园内打造了以泉湖为主题的艺术特色教育品牌。“泉湖乐队”“泉湖印社”“泉湖古玩社”“泉湖茶社”“泉湖书画社”“泉湖棋社”等泉湖系列社团成了该校的艺术教育招牌。
这些社团分为校级和班级,针对学生的艺术天赋和爱好因材施教,在每周三下午开设兴趣活动课,由专职老师负责指导。
这么多的艺术教育项目,师资力量能满足吗?
校长李秀谊告诉记者,学生学艺术,老师也同样在补课,从2003年该校创办“泉湖教工队”开始,全校80%的教职工参与乐队,由浙江省优秀音乐教师黄正林老师担任指挥兼教练,每周定期训练。老师学会了,再向学生传授。这一模式也根据老师们的不同爱好,延伸到书法、美术、茶道等教学项目中。
张灿明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因为自己爱好雕刻印章,于是便创办了泉湖印社,
他把这门绝活传授给有兴趣的学生。一把刻刀,一方印石,这个酷酷的艺术,很受学生欢迎,几年下来,张老师已经收了二十几个弟子,有几个有天分的学生,还在全省的比赛中,拿了大奖。
“雕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能让我变得专心,一拿起刻刀,心里就静下来了。”上六年级的叶一帆是张老师的得意弟子,学了两年篆刻的他曾在“绿谷之春”中小学校师生书画比赛中获得书法篆刻一等奖。因为参加社团而热衷于篆刻的他,一有空,就拿出刻刀刻刻画画,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叶一帆说,到了中学,自己还要接着学。
因为印石有限,学生们刻完了马上又要磨掉,重新练习。张老师有一本作业本,上面印满了学生们篆刻的作品,记录了学生们从稚嫩到熟练的篆刻作品,张老师把它取名叫《方寸世界中的足迹》。
一所山乡小学的抱负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浙江省素质教育百校工程首批定点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
在大柘小学的校门口,挂有三四十块各类奖牌,有全国的也有省市级的。专注特色教育二十年,让这所山里学校成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典范,每年,该校都要迎接好几批来自全省各地学校的老师前来取经。
为了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该校还制定了《艺术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大柘小学体艺2+1考评细则》等一整套管理和评价机制,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教师的年度考核中,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能持久提高。
“在艺术教育上,农村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兴趣的培养,大部分农村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我们就是想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学生一样,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艺术,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让大柘小学校长李秀谊欣慰的是,艺术教育并没有对这所学校的文化课教育有所影响,反正使学校整体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据说,现在在遂昌县各个学校的音乐老师中,有三成的老师就是从大柘小学走出去的。虽然这个统计缺乏确切数据,但是很多大柘小学毕业的学生从此与艺术结缘,却不乏其例,这也是学校老师们最感欣慰的事情。
“在小学阶段,我们能做的是在学生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要让种子生根发芽,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校长李秀谊说。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