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浙江日报】光阴故事:一天都不少

作者:何争鸣 聂伟霞 刘跃良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20110510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5-10 字体:


阿贵老师和他的班级成长日记

光阴故事:一天都不少

见习记者 何苏鸣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刘跃良

超级链接: 《光阴故事:一天都不少》


打开日记,同学们阅读快乐。 潘俊 刘跃良 摄

当你回首自己的青春年少,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是永远满满当当的黑板,还是落日余辉的操场?

  对于遂昌中学2010届14班的57名同学来说,他们的答案可能是相同的——那就是阿贵老师为他们记录的班级日记。

  刘永贵是遂昌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也不知道是谁先在班里叫了声“阿贵”,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美好时光一天不少

  范颖燕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名为《行走在希望的征途上》的日记时,自己的兴奋与感动:“一口气读完,仍然舍不得放下,室友们想一起看,我都不舍得!”

  阿贵的这本整整234页25万字的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范颖燕和她的同窗,从2008年7月8日班级报到,到2010年6月12日高考结束、班级解散的每一天。

  “一句句,一件件,说了的话,做了的事,都记录在字里行间;一天天,一夜夜,精彩的瞬间,痛苦的片刻,也都留在了这25万文字深处。” 这是日记末页阿贵写给同学们的寄语,也是他这两年坚持的初衷:“我就是想在他们毕业的时候,送上一份有意义的回忆。高中三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时光。我希望他们不管以后在哪里、做什么,这两年的时光都是清晰的。”

  为了替孩子们还原这段美好时光,阿贵搭上了不少时间。当班主任尤其是毕业班的班主任,教学繁忙,刘永贵的作息表上,早上7点到校,晚上10点离校,经常写完日记已过夜半。

  “所有的同事、学生都不知道我在坚持写这本日记,很多学生甚至到拿到书的那一刻都难以置信我写了整整两年。”说起自己这份出其不意的毕业礼物,阿贵很是得意。

  从及时添衣防感冒的细心关怀,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豪情激励,两年光阴的点点滴滴,都因阿贵手中的笔幻化成美好的记忆。

  有血有肉的日记

  把平淡的生活写成生动的故事,这是阿贵的艺术。在他的笔下,57个孩子栩栩如生,所有的一切场景如正在上演。

  日记里,阿贵是幽默的——

  2008年12月10日的日记里,阿贵写道:“晚自修第二节课,班主任要求所有同学务必做到两点:坚决不用打架的方式解决任何纠纷,如果一定要去就约上阿贵一起;坚决不帮别人打架,如有人邀你打架,请你一定先找阿贵,因为他有的是解决办法。”

  日记里,阿贵也是睿智的——

  2010年3月5日,阿贵这样记录:“于晚自修发表了题为‘爱与不爱’的讲话。爱有很多种,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无论何种爱,阿贵认为第一法则都应是责任二字。十年寒窗,冲刺阶段,面对激烈竞争,我们只能选择集中精力,奋勇向前。爱很正常,但作为责任的‘不爱’更值得践行。”

  日记里,阿贵独创的班主任理念更是贯穿始终——

  每周日下午的值周班长述职报告,源于“人人都是班干部”。在阿贵的课堂上,全班同学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8位班长,得票最高的是常务班长,其他7位是值周班长。7位值周班长自行组阁,任命自己的学习、纪律、卫生、文宣、体育、保卫和生活等7位委员。

  “班级里有7个内阁轮流执政,每位同学就都成了班干部。”阿贵说,通过实行这一制度,每个人都有了锻炼自己的平台,好几个捣蛋的孩子因为成了班干部而不调皮了,“他们都知道要以身作则”。

  两学年共122份的“嘉奖令”和56份“惩戒令”则是“奖惩令”的具体体现。阿贵在教室的后墙上开辟出一片园地,每一次的奖励与惩罚都列清理由张榜公布。在阿贵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发掘并放大它们,会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身。

  一辈子的好老师

  林志超是班里最调皮的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日记里有将近20%的篇幅,记录了他和阿贵的“战斗”。

  语文课上翻小说、自习课上随意走动、广播体操吊儿郎当,一件件现在看来令人莞尔的小事,当时可都是剑拔弩张。

  “每次阿贵教育我,我都觉得他小题大做,忍不住要顶撞他。”在林志超的记忆里,口才不错的自己从来没能“战胜”过阿贵, “他太牛了,又摆事实又讲道理,每一次到最后都发现理在他那边,不得不服。”

  就是这样。阿贵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处事哲学感染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把他们心悦诚服收服麾下。连林志超都不得不承认:“好久不见阿贵,没和他顶嘴了,还怪想他的。”

  想念,几乎成了14班同学的必修课。

  金豪龄每次回家,都得和爸妈念叨几句阿贵:“他身上天然有一股正气,‘镇压’住我们青春期的小叛逆。”

  雷凌晓惦记着教室后面贴的班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学习。“阿贵把做人放在了学习的前面,在他看来,‘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曾永鹏则已经开始忙着张罗同窗们暑假集体返校看望阿贵:“阿贵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知识,大家约好了每年寒暑假都要见面,他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

  阿贵自然也不会忘记和他朝夕相处了700多天的孩子们。在他的QQ空间里,“大学生存之道”已经续写到了第16条。“在我眼里,他们始终是孩子,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我的感悟、我的经验,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阿贵老师

爱有多深就有多美
吴孟婕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好老师。

  好,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智慧是一种,坚守是一种,还有一种,叫有爱。

  读阿贵老师的日记,就像品一杯泡得恰到好处的茶,入喉温婉质朴,真叫人觉得踏实。用他学生的话说,“阿贵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我想起了我的老师,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当高中毕业典礼即将接近尾声时,我的历史老师走上主席台:“祝大家找到热爱的事业,努力奋斗;人生未必要有多大的成就,但希望你们能乐在其中;而最最基本的,是要做一个好人。”

  她并不是一位好的演讲家,甚至极少变化声调。但那天的所有寄语中,我唯独记住了这一段。此话于我,是可以奉行一生的格言。

  热爱教育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情怀。这些光芒永远印刻在我的心中,浸润在生活的每个空间里,清晰如昨。就像一条柔软的羊绒披肩、母亲的怀抱、深夜回家时看到的那一盏灯光,有一种天经地义的温暖之感。

  人类的爱,似乎都是自上而下的,父母之爱是如此,师长之爱也是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及时地向我们的父母、老师回报以同样的感情呢?总是要在离别的那一刻,表达才迫不及待地涌上心头,但到那时再做、再说,毕竟有些晚了。

  感谢阿贵老师,提供了一个回忆和感恩的契机。这一次,在毕业歌唱响的前夕,莘莘学子,请你们暂时停下脚步,向校园里每一个质地温暖的细节道一声“感谢”——相信我,虽然你们对学校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是在抱怨,但真要离开了,记得的便都是它的好。

  于是,同桌和话别、年少和记忆,还有校门口的那棵木棉树,还有那些想说却一直说不出口的话语,便化为了永恒,可以不朽。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