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日报】古镇里的红色小导游
从2001年至今,在红色古镇遂昌县王村口镇,活跃着一群红色小导游。10年来,这群红色小导游深情讲述粟裕等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壮举,传承革命精神,让每一位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心灵洗礼——
红色小导游,真的不简单
4月2日,红色古镇——遂昌县王村口镇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客人来自北京,他们千里迢迢到遂昌不为观光旅游,而是为了祭拜粟裕将军。
王村口位于遂昌西南部,地处乌溪江之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和首个党支部,打响了浙西南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粟裕在王村口浴血奋战,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遵照他的遗嘱,1984年,他的家人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在王村口镇月光山上。
70多年过去了,革命先烈在王村口留下许多革命遗址和战斗故事的同时,他们的革命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4月2日当天,月光山粟裕将军陵园的路上,绵延着前去缅怀和追思革命先烈的人流。在人群中,有一群身穿红军服的小导游特别引人注目。一路上,小导游举着少先队旗,向北京客人讲述粟裕等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壮举。他们的深情讲解,赢得了北京客人的赞许:“红色小导游,真的不简单。”
这句赞语,看似简单、普通,却因为说话者的身份,至今让小导游们激动不已,备受鼓舞。
原来,从北京千里迢迢来王村口祭扫的北京客人,是曾经在王村口战斗过的粟裕将军家人——粟裕大将长子、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次子粟寒生。此次祭扫,距粟裕家人上次来王村口,已时隔10多年。
10多年了,不变的是对粟裕的哀思和深切怀念,变的是,在粟裕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多了一群红色小导游,他们深情讲述当年革命先烈的革命壮举,传承革命精神,让每一位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心灵洗礼。
这群红色小导游,来自王村口镇中心小学。
2001年,全国掀起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热潮,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利用王村口这一红色资源,结合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要求,成立了“红色之旅”小导游团。该校当年的少先队辅导员、现任校长方志平介绍说,“红色之旅”小导游团第一批小导游有20多名,由在校小学生担任,最初是语文老师推荐上来的,他们大多语文成绩突出,表达能力好。小导游团成立后,学校马上组织了“革命足迹寻访团”,小导游在老师的带领下,白天走家串户向当地老红军了解革命故事,到相关部门翻阅相关资料;晚上,师生们一起看幻灯片,整理寻访到的资料。数月后,编写了《红色之旅》校本课程,作为小导游团的讲解词。在走访、整理的过程中,小导游们还接受了红色教育和导游的基本知识培训。
2001年10月,王村口第一批红色小导游正式上岗。从此,在王村口的革命旧址上,开始活跃着红色小导游的小小身影,他们带着游客,举着少先队旗,向游客介绍发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可歌可泣的革命壮举……
他们,已经成为红色古镇一个生动的标志和红色符号。
红色小导游,稚嫩又可爱
掐指算来,“红色之旅”导游团10岁了。10个年头里,红色小导游换了一茬又一茬,一茬小导游小学毕业了,又有一茬小导游接过话筒和少先队旗,不断地为游客一遍遍讲述。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粟裕将军陵园。叱咤风云的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于1984年2月5日不幸逝世。可以说粟裕将军独当一面的战争生涯就是从王村口开始的,这段腥风血雨的岁月磨练了他的意志,造就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他的革命道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将军对王村口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军去世后,遵照其遗嘱,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王村口乌溪江畔的月光山上。漫山的翠绿虽然遮掩了粟裕将军的纪念碑,却遮掩不住将军的赫赫战功。王村口人民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在此建亭立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
4月2日,为粟裕家人讲解的红色小导游,正是王村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女生邹可馨。她流畅清晰、饱含深情的讲解,让祭扫的人们再一次沉浸在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中。
如果留心点,游客肯定会注意到,不仅仅是邹可馨,其他小导游的胸前,都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不仅有校名和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五角星。
面对记者好奇的目光,她自豪地说:“我是三星级小导游,你看,我的牌子上贴着三颗星星。”
三星级小导游的称号,不仅仅让她备感自豪,更让许多同学心生向往。从今年开始,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开展人人争当红色小导游活动,旨在鼓励全校学生参加校级导游“考级”。小导游最低等级为一星级,能讲解一个革命旧址,而六星级小导游,能导王村口全部6个革命旧址。
该活动一经推出,立即激起了全校学生的“考级”热情。由于报名的人数太多,每个月,校方都要组织语文组老师为学生打分、评级。现在,才开学两个月,全校250多名学生,就已有86名学生成为星级小导游。“校级导游‘考级’的目的,就是让全校的学生,都成为小导游。”方校长介绍说。
成为星级小导游后,就可以“上岗”了。在挺进师政委会会址和苏维埃政府旧址——蔡相庙,一星级小导游戴奕扬就为记者现场“导”了一次。“蔡相庙,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光绪初年和明国初年曾两度修葺,建筑大门朝东南,正屋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开间。东侧的五显殿一进三开间,平面呈‘品’字形,古朴威严。蔡相庙宽25.24米……”说到这里,戴奕扬开始卡壳,嘴里小声地反复背诵“宽25.24米,宽25.24米”,急得小脸一下子涨红了,汗珠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背后的几个小导游悄声递话,可惜,没能听清楚。她绞着手,难为情地低下头。
换了个导游,介绍完蔡相庙,戴奕扬一边摘下红军帽,一边抬起胳膊抹着脸上的热汗,不好意思地说,她只会导这个景点,每回接到任务都紧张,一紧张就忘词。
不止是她,几乎所有的小导游面对游客,都会紧张,要不手足无措,要不卡壳忘词,小导游范叶云就多次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为了提高导游水平,有段时间,她一回到家里,就拉父母当游客,面对父母练习讲解。连着讲了六七遍,父母才点头认可。“当小导游,不是过家家,要想当名优秀的小导游,真的不容易。”看到女儿“过关”后欣喜不已,父母感叹道。
在游览过程中,看到小导游的窘态,游客往往会心一笑,在留言簿上写下评语:“红色小导游,稚嫩又可爱。”
红色小导游,十年情不变
红色,象征着活力、意志、力量、自信、忠诚;红色,代表着阳光、正义、激情、永不言弃。红色,是共产党人钟情的颜色,也是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主题色。
在红色小导游的心里,他们不仅仅是名小导游,更是新时代的小红军。
在王村口,至今仍保留着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挺进师召开群众大会会址、苏维埃政府旧址、挺进师师部旧址等6个省级文保单位。这些挺进师革命纪念建筑群,2001年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浙西南红色旅游的一个主要景点。
而王村口镇中心小学校园里,立着一块石头,上书“红色之旅”四个大字,这是2003年粟裕夫人楚青写的。10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出生、成长、学习的孩子们,把这些当成了宝贵的红色财富,10年来,通过培训,一批批红色小导游成长起来,一批批红色小导游挥着以在王村口战斗过的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少先队旗,带着游客一起走过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走过挺进师召开群众大会会址,走过挺进师师部旧址……稚嫩的声音,无数遍地讲述革命壮举,让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
不仅仅在王村口,红色小导游还走出去,宣传王村口,宣传革命精神。
2010年7月3日,一群身着军装、肩扛红缨枪的红军小导游,在杭州西湖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向杭城市民和游客们介绍王村口的红色历史和旅游景点,“吆喝”红色之旅的独特魅力。当他们的身影一出现,小导游们立刻成为西湖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纷驻足与小导游合影留念。
随后,小导游们还表演了舞蹈《闪闪的红星》、军体拳以及诗歌朗诵等节目,更是吸引了大量市民及游客驻足观看,许多人竖起大拇指说,这么热的天还表演得这么精彩,真不愧是小红军!
看了红军小导游的表演,杭州市民许朝禄还拿着自驾游线路图找到工作人员,询问起了去遂昌旅游的事情。他说,等有空了就带上全家人,一起开车去遂昌,去王村口走走看看。
去年12月,红色小导游再次来到杭州吴山广场进行宣传,再次吸引了许多杭州市民和媒体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展示王村口红色小导游的风采,提高导游技能,红色小导游趁到杭州宣传的机会,与浙江职业旅游学院的金牌导游开展了结对活动,向金牌导游学习导游讲解的技能。
不仅如此,每周学校还会组织一节培训课,由老师或请专家指出不足、给予指点,为小导游进行培训。
……
同时,为进一步展示“红色之旅”品牌,丰富“红色之旅”的内涵,在“红色之旅”导游团的基础上,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全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相继成立了“红色之星”小记者团、“红色之声”广播音乐台,自办发行教育信息专刊《红色之旅》,通过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品牌建设,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从2001年到2011年,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培育出10批近300名红色小导游,最早一批小导游,有的人已经成了大学生,而第10批小导游中,年纪最小的还在读小学一年级。
时光荏苒,10年时间,红色小导游长大了,变了模样,不变的,是那份红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