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报】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
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
——记遂昌县教职工互助互济会
□本报记者 金晓晓 通讯员 刘跃良
“大家的关怀帮助,使我们全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遂昌县原新路湾中学教师雷先进、应聪球夫妇每当提起县教职工互助互济会便激动不已。“雷先进从1992年开始患痛风性肾炎,其妻应聪球也身患糖尿病多年,加之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女儿正读大学,生活极其困难。”县教职工互助互济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朱沛增对每一个经手的补助事项都熟稔在心。他日前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每年近20万元的补助款和总数上百万元的急用借款都是出自十余年前会员教师自愿缴纳500元互助款组成的互助互济基金。
遂昌县属浙江经济欠发达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一些教师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往往会陷入困境。为帮助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安心潜心教育工作,1996年,该县教育工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教职工的互助补充保险组织——教职工互助互济会。
“以往施行‘1+1’的帮扶办法,即教师出现困难时,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给予适当补助,由于教师数量众多,每个教师的补助额度其实少得可怜,行政上经济压力很大。”为了建立帮扶困难教职工长效机制,该县教育工会成立了教职工互助互济会,全县几乎全部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自愿加入互济会,分期上交了500元互助互济金。为增强“造血功能”,2007年,大部分会员还自愿将互助互济金提高到800元。而会员享受补助的类型包括对大病住院医药费自付部分超过2000元的给予15%的补助,因本人或家庭成员遭受天灾、生病住院、交通事故、其他突发事件等造成困难的补助和会员直系亲属亡故慰问、丧葬补助等。且当会员调出本县教育系统或病故时,该互济会将退还其已经缴纳的互助互济金。
想困难教师之所想,互济会为急需借贷的教师提供服务,利息与银行贷款的利息相当,而且借贷手续更加简便快捷,真正起到了“急教师之所急”的作用。记者翻看了历年来的借贷记录,一般每名会员只能借一份,每份借款最高不超过1万元,期限为一年,月利率为6‰。由于数额的控制,教师申请借款排队的现象也很少,基本满足了教师的紧急借贷需求。且教师若仍困难需继续借贷,可在到期前10天提出申请,且只需到期偿还利息,很好地缓解了困难教职工的经济压力。
通过“将每年贷款产生利息的20%继续转入资本金,其余80%用于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教职工会员的补助”互济会本金已从当年不足5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70.5万元,共为大病住院会员提供了807人次医药费补助70多万元,为特困会员发放704人次困难补助33万余元,发放会员亲属亡故慰问金848人次共15.3万元,发放会员亡故丧葬补助114人次共9.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解决了燃眉之急,使全县2100余名在职教职工和800余名退休教职工在正常的社会保险之外多了抵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为困难教职工撑起了一片蓝天。
为了使真正急需帮助的教师得到温暖,互济会资金管理小到500元、大到封顶5000元的每一笔补助款项的支出都得到严格监督。县教职工互助互济会理事会专门成立经费审查组织,吸纳了在职教师与退休教师代表各一名担任经费审查委员,并由教育工会经审委员兼任经费审查委员。当会员提出各项补助申请后,由互济会理事会安排经费审查委员进行审查、核实,并将拟补助名单上网公布,由每一名会员进行监督,最终确立是否补助及补助金额。在2010年12月的资金活动月报中看到,经费支出一栏除去亲属亡故慰问金、会员亡故丧葬补助、春节“送温暖”款(大病补助)、特困补助金外,仅有一项公用杂费支出140元。互助互济会常务理事会会员蓝贤祥解释说,这是该协会几年来独立购买发票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