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电视台】校长访谈 | 遂昌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 鲍宗武
今年,我县根据国家、省、市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遂昌教育实际,出台了《遂昌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并召开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进一步谋划并推动教育提质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近日,《遂昌新闻》开设《全面推动教育提质—校长访谈》专栏,来自我县各学段校(园)长代表,就学校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工作思路。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遂昌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鲍宗武
https://mp.weixin.qq.com/s/QP0LWB0RUhy8bYBBMe4ozw
1.问:鲍校长,据我了解,您是在主会场全程参加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能谈谈您的感受吗?
答:大会的召开非常鼓舞人心,全县的教育工作又迈向了新的起点,这也预示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迎来了新的使命与责任。
2.问:在新的起点,您有哪些新的举措呢?
遂昌县实验小学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百年文化传承,一百年精神追求。新时代,责任和当担不减。首先进一步明晰教育理念。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努力倡导“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每一个学科教师在教学每一节课时,都要思考有没有为学生发展而教。只有为学生发展而教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有质量的课堂。二是进一步落实教育措施。我们要抓住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以“白马文化”为特色的本真课堂,在课前预学,在课中导学,在课后拓学,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主动自觉的学习者,扎实提高学习质量。第三,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说到质量的提升,我想提升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教师。我们将充分运用“白马论坛”、“青蓝工程”、“山海协作”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优秀的教师成为教育提质的最大资源。第四,进一步凸显集团办学效应。2018年,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带动分校区乃至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实验小学的带头引领作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真正助力遂昌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遂昌实验教育集团概况
核心文化:白马文化
培养目标:【道德·品行】一尘不染 【文化·追求】一马当先
办学目标:最真白马少年 最善白马教师 最美白马校园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校训: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校风:勤于师道 学在不舍
教风:厚德敬业 诲人不倦
学风: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学校精神:骏马自知前程远 无须扬鞭自奋蹄
学生精神:热情阳光 满怀憧憬 勤思好学 自信善良
教师精神:热情仁爱 脚踏实地 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教育原则:尊重儿童天性 发展儿童个性 培养儿童灵性

这是一段百年历程
遂昌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我县士绅萌发推行新学之举。1906年,时任劝学所总董的童含章、王昌杰等人筹划办学事宜,选定妙高山妙高书院旧址略加修改,创办遂昌县官立两等小学堂,饱学之士周凤仪受邀任堂长,成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设初等、高等各1个班,招收学生29人,聘请教员3人。学制为九年(初等五年,高等四年),课程高修身、读经、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体操、唱歌、图画等。1910年增设农业科,授以栽桑、养蚕、制丝等浅近要义。
1910年农历十月初二,遂昌各地乡民暴动,学堂遭焚毁。事平后,在城东隍庙设临时教学之所,开学复课。1911年另择城东报愿寺为校址,由吴敢主持报愿寺新建校舍。历时一年,一座两层的新楼罗成,有教室八间、寝室六间。
1912年学堂迁入新址报愿寺(既为现学校所在地)。根据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学堂改称为学校,故称遂昌县立高等小学,吴敢任校长。设高等三年级、一年级、预科班各一个班,学制改为七年(初等四年、高等三年),课程废除读经,增设珠算。禁止用清朝教科书,使用统编临时课本。1916年使用统编教材,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7门课,高小加授地理、历史。1917年招收高级班两个班,招收对象为全县各初级小学毕业生。
1919年,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大柘小学)创办,学校更名为遂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包鸿任校长,改修身课为公民课。1920年,开设初级复式班,采用教育部新编统编教材,一律用语体文,停止文言文教学。1927年,施行新学制称“四·二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课程作了较大修改:国文改为国语,增设自然、卫生,改手工、图画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
1929年,将六年分低、中、高三段(每段两个年级),改公民为党义科,工用艺术、形象艺术改为工作科、美术课,将历史、地理、卫生三科合并为社会科。1932年,取消党义课,改设公民训练课,增设卫生课,改工作课为劳作课。1934年附设农林职业班一个班,录取学生30名。1935年,县教育科决定将遂昌县女子小学并入本校。1936年,低段的体育、音乐合并为唱游,低中段的自然、社会合并为常识,四年级加授珠算。农林职业班学生毕业,共有毕业生19名。
1938年,实施中心小学辅导制,叶铨任校长,学校更名为遂昌县妙高中心小学,承担金岸、判川、成屏三所完小及城郊几所初小的辅导任务。同时,附设幼稚班1个,招收幼儿40名,配教养员1名,后于1943年停办。
1946年,学校改称遂昌县妙高镇中心国民学校,徐连铭任校长,因派势挤压,于年底辞职。县府另派王立身继任校长,直至1949年5月8日,遂昌解放。
1949年7月,民主政府教育科接管学校,更名为遂昌县妙高完全小学,委派包楚凡任校长。学制仍沿袭“四·二制”课程,设国语、算术、常识、唱歌、体育等,取消公民课。1950年3月,接衢州专员公署指令,将城内青云路及城西路两初级小学合并于本校。

1951年,学校改称遂昌县城关区中心小学,邱岳任校长。1952年2月,附设幼儿园一个混合班,招收幼儿40名,教师1名。1953年被指定为衢州专区重点小学,施行五年一贯制,实行52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开设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图画等课程。1954年,停止施行五年一贯制,执行六年制教学计划,增设手工劳动课,毛鹤寿任校长。1959年秋,学校执行《省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增设政治、农业常识二科,并把劳动、课外活动、自修列入计划。同时,在气象路兴建教学楼一幢六教室为本校分部。
1960年,学校单独建立中共党支部,朱友梅任支部书记,任命两位正校长(一位负责全区学校工作,一位负责主持本校工作)。1961年,因附设幼儿班规模扩大为大、中、小三个班,故迁到原县立女子小学旧址,称城关幼儿园,招收幼儿150人,教师4人。1966年,“文革”期间停办,幼儿教师改小学任教。1963年9月起,五年制改为六年制,执行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二年制小学教学计划》,政治课改为周会,农业常识改为生产常识。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学校。1967年2月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通知》后,开始复课。学制缩短为五年,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被取消。
1969年3月,成立城关“五·七”小学工农管理委员会,李文云任主任,实行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1971年4月,学校更名遂昌县城关镇“五·七”学校第一分校。取消校长制,由朱伟奋(女)、曹关琪任负责人。1972年,县革委会政工组文教局颁发试行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1971年下半年,建立城关区教育办公室负责管理学校,黄文才等任教育干部。
1973年,恢复校长制,复称遂昌县城关区中心小学,曹关琪任校长,复办城关幼儿园,并在校内新建一幢两层教学楼为园舍,兴办遂昌县城小米尺厂。1974年,再次取消校长制,校名复称城关“五·七”学校第一分校,由毛鹤寿任教育干部主持学校工作。
1978年8月,最终恢复校长制,学校改称遂昌县城关区中心学校,负责辅导城关区六个乡的中小学教学,骆育能任校长。同时,恢复学校党支部,张华荣任支部书记。1980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县重点小学,学制为五年,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劳动等课程。1980年9月,县教育局决定撤销“二四”分校(气象路),师生并入本校。1983年秋,由县教育局确定为六年制先行试点校,开始招收六年制新生,四年后又将试点年级改为五年制。
1986年8月,根据分组办学、分组管理原则,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县人民政府决定取消重点小学,改为县属学校,称“遂昌县实验小学”,楼南兴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同时,将附属城管幼儿园,迁到妙高镇公安路新址,改为县属“示范幼儿园”。1988年秋,招收“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新生一个班。1989年,遂昌金矿职工子弟小学改称遂昌县实验小学分校,教学业务受县实验小学辅导。1991年秋,四年级开始设英语课。
1994年8月,陈杏生担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次年任命校长。1996年11月28日,举行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及活动,县五大班子领导及原丽水地区教委主任到会祝贺,校友、部分在校学生、社会各界代表一千人参加大会。
1997年,县人民政府投资40余万元(其中杭州广宇集团捐助30万元)在县城叶坦太和路建造广宇希望小学,校舍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为充分利用教育设施,解决实验小学校舍拥挤问题,从1998年秋至2001年春,每学期安排四年级2-3个班学生到此校舍上课。2001年秋,遂昌县新世纪实验学校创办,试行民营办学模式,实行“小班化”和“双语”教学,一年级开设外语课和信息技术课,第一届招收2个班50名学生。
1999年7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0年11月,学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9年,五年制再次改为六年制。2004年秋季开始,学校执行教育部规定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新教材(语文选用人教版、数学选用北师大版),思想品德课改为思德与生活(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三到六年级),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劳动改为劳动技术,常识改为科学,增设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004年冬,征地25000余平方米(由县政府划拨),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筹建遂昌县新世纪实验学校扩建工程。次年8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新建教学楼二幢,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8500余平方米,投资一千余万元,全部自筹。新校舍落成后,一年级招收5个班145名学生。
2006年秋,新学年开始,遂昌县实验小学和遂昌县新世纪实验学校实行分校管理模式,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各由一位副校长主持两所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9月,两校区实现独立办学。
2013年秋,鲍宗武任党总书记、校长。2018年6月,组建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设东街校区、后江校区,由总校长鲍宗武统一管理。2018年12月,遂昌县实验小学迁建工程开工。
百年育人,桃李芬芳,百年积淀,翰墨飘香。遂昌实验小学的百年历程,凝聚了几代实验小学人的心血,成就了万余名学子的梦想,铸就出了独特的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