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劳模报】倾情援疆 “和合”情怀 不辱使命
岁月如梭,2019年就这样悄然地来了。
回首2018,似乎注定成为我生命里最为“跨越”的年份。若用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援疆”“和合”。
我从事教育生涯三十余载。前20年从事小学教育,把一批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将自己的芳华留在乡村;后15年农村成人教育,助一拨拨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把自己的真情献给农民;2018下半年,“援疆”又意外地成为我人生字典里的新词。
岁末年初,总有许多感慨,于是我就写下这几段辞别江南青山绿水的遂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祖国西域新疆新和县,那些值得记录的点点滴滴……
倾情援疆—
这是我离家最远、最长的一次“走起”。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疆,4600公里的跨越,让我走进了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
从去年8月20日离家至今,远离家乡、远离家人,远离熟悉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还有陌生的干燥和沙尘暴……
我感受和体会过“断肠”是怎样的相思,“明月”又是怎样的乡愁,“边塞”是怎样戈壁大漠,“天涯”是怎样的遥远,“舍家报国”这份豪情背后需要怎样的付出……
“和合”情怀——
千年的新和县,取意为新疆永久和平,我所在的新和县第二小学是当地唯一的纯汉语学校。校领导听说我在内地是学校管理人员,便安排我到政教处,负责打造校园文化。
我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贴近老师、学生。那段时间里,“5+2”、“白+黑”,工作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在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新和二小的校园文化雏形终于展现了出来:以“和合”为魂,从“走好路、读好书、戴好红领巾”的养成教育中,形成“和气和谐和睦”的教书氛围,凝成“合心合力合拍”的育人环境,打造出“和合校园、和合教师、和合学生。
为打造“和合”校园文化和策划“和合魂”大型情景剧,我先后两场重感冒时长一个月,即使咳嗽得出血,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当地的干燥气候,使我脚腿干燥皮裂、流鼻血,我就每天服用清火片;长时间电脑前伏案工作,手、胳膊关节疼痛发作不能抬举,我就吃点止痛片,继续工作……
2019年元旦之际,我又将自己所获的“丽水市劳动模范”奖金捐献出来,向16位“和合”教师发奖,为“和合”校园文化增砖添瓦。
不辱使命——
在援疆的半年时间里,我先后在省市级等媒体供稿报道援疆动态28篇次,如《倾情援藏援疆!遂昌六位支教人将家乡元素融入异乡校园》在浙江新闻、中国西藏网发表;在《和合二小》微信公众号上写稿、编辑信息110余篇;同时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和合”论文,积极申报省级“和合”文化课题。
助推打造“和合”文化,让西域的孩子们“读好书,有好书读”,向丽水援疆指挥部争取“太空仓-图书馆”并于2018岁末落地。
集“古今”“浙疆”“家校”等元素,110位师生家长参与演出的的“和合魂”,在迎2019年元旦南疆千年新和县的大舞台上倍受赞誉。
在“和合”校园文化的“引领”下,新和二小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教风学风等都有质的提升。
援疆,是我人生旅程的一次“野外大挑战”,也是我生命里一趟“高大上”的心灵旅行。援疆所有的经历和感受于我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是勇气、是尝试,是真实,是跋涉,是探索……都将组合成我生命岁月里或深或浅或重或轻的印迹,它让我不再感叹时如流水,人生苦短,而是在我“立德树人”的职业生涯中、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添加了“厚重”的积淀。
援疆,是诗和远方。我一直牢记在2006年7月2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莅临我们遂昌县北界中心成技校视察时的亲切嘱托。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不忘乡村振兴的初心、不忘倾情援疆的初心,为“浙”“疆”的“和合”,砥砺前行。
(作者:周建娥,丽水市劳动模范,援疆前任遂昌县北界中心成技校校长,现新疆新和县第二小学支教,任政教主任。曾获浙江省省级优秀教师、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丽水市十大优秀教师代表、钱瓯名校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