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新闻>媒体看遂昌教育>详细内容

媒体看遂昌教育

【钱瓯遂昌】龙娃舞山城 文化传万家 县职业中专设立车龙传承基地传承舞龙技艺

作者:徐雅静 文章来源:【钱瓯遂昌】20180628日社会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6-28 字体:

俯地为车,翻身为龙。这几年,在遂昌的重大场合或是节庆现场,总能看到活灵活现的车龙身影,而矫健龙身下的舞龙人们,却是平均年龄16岁左右的小伙子。日前,记者来到县职业中专,探访这支闻名山城的舞龙队。

“身板挺直了,注意力集中!”走进县职业中专,操场上一群学生们正在进行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带队老师鲍仙军告诉记者,这是学校的舞龙社团选修课,周一和周三各开设两节,为的便是组建和选拔学校舞龙队的成员们。

从鲍仙军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县职业中专舞龙兴趣小组起始于2008年,在2013年之前都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日常训练。2013年,学校正式开设社团,将培养舞龙传承力量纳入到学校重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2015年,县职业中专获批遂昌县车龙传承基地,2017年获县校园一校一品文化品牌。

“10年间,学校共培养了300余人的舞龙力量。”鲍仙军说,不少舞龙的学生毕业后,仍旧到大学、企业、村传承舞龙技艺,“像今年开春央视直播的‘九龙闹春’现场,除了我们这支车龙队,东峰村组织的畲族布龙队,也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组建的。”

当记者问及这么多年县职业中专舞龙队经久不衰的秘诀时,鲍仙军笑着告诉记者,学校的舞龙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舞龙的技艺,更有和老师、同学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交谈间,鲍仙军带记者走进位于学校行政楼3楼的舞龙传承室。在这里,学生蓝任翔、赵筠杰已经换上了马褂样式的舞龙服,为记者现场演示舞龙的基础动作和技术。

“两节龙身之间有一个勾连的地方。表演时,从车变为龙的时间要控制在10秒以内。”龙身勾连后,其间绘有祥云等图案的“龙皮肤”被拉长,蓝任翔说,在四面都有观众观看的舞龙现场,“变身”过程就需要龙珠和龙头配合喷烟、舞动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勾连完毕后,队员们会统一用手叉腰,向龙珠发出开始信号。”

日常担任龙头一角的赵筠杰介绍起了腾龙、盘龙、直躺等舞龙形态。他告诉记者,一条车龙分为9把1珠,一节龙身的重量在20斤左右,而龙头的重量则超过了30斤,“有时候表演或是排练得久了,队员们的手掌都会起泡、开裂,但因为热爱,大家从来都没有说过放弃。”

谈起车龙的历史和舞龙的要领,本还有些腼腆的蓝任翔、赵筠杰打开了话匣子,宛如“小专家”。而和他们一样,因为热爱而投身舞龙队的县职业中专学生还有许多。

“如今,不仅是改进自大柘‘太平龙’的车龙,我们学校的舞龙队还舞着包括稻草龙、布龙、粽龙等在内的‘龙品种’。”鲍仙军说,舞龙至今,队里的龙娃们参加省市县各级活动近百场,并多次登上央视一展精彩舞龙技艺,向全国观众展示遂昌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县职业中专还将组织龙娃们把龙舞进我县各小学,让孩子们从小开始接受舞龙文化的熏陶,打造全县舞龙文化传承的梯队。

      新闻链接:http://szb.scxnews.cn/article/index/aid/2157649.html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