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杭州之旅,专家引领之旅 -------第三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论坛感悟(二)
我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论坛。3月30日,我观看了三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他们新颖别致的学术理论报告。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领略到了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从中我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感受到了课堂上专家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
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潘小明第一个闪亮登场,他执教的是《数学广场》。通过计算三(2)班跳绳、踢毽共有多少人,发现用两个集合表示是不清楚的,于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更好的表示方式。学生的表示方式多样,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最完善的表示方式。将重点放在集合方式的探究上,逐步建立起集合的模型。潘老师的课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语言富含艺术性和幽默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维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愉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中的“对话”。对话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表征。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好,生生之间的对话也好,都是每个人向和自己异质的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倾听——唤起——表达——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数学广角》这堂课中体现得特别充分。“我说清楚了吗?你同意我的意见吗?你还有别的意见吗?”通过潘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在表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与自己的思维发生了碰撞,然后再由新一轮的表达。在这些表达、碰撞中,学生的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体验和感悟在不断深化整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带给学生的是快乐和成功,带给听课老师的是阵阵笑声和点点感悟。课后,潘老师结合课例,作了《“以学定教”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指出:老师只教,教了才会学知识,这就需要“以学定教”。其次要进行问题教学。关注好问题从何而来?教学三维目标应天然融合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他也向各位老师提出要“研读教材、读懂学生、明确目标”,寻找问题空间,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情感投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个展示的的是著名数学教师、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成员钱守旺老师,他执教的是《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钱老师敢想、敢做、带着问题来上课,他的课件收集了一系列的生活中数的案列,让学生既复习了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类数的知识,又充分感受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是人类交流的语言,数据是会说话的。钱老师的课,以“有效教学”为行为统摄,形象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解决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困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引领学生触击学习文化,与他自己致力研究的数学文化遥相呼应,呈现出较为完整的课堂文化,达到了一种质朴厚重、细致周密的课堂教学艺术境界。课后,钱老师作了《落实新课标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课堂教学新主张》。20个课堂教学主张分别是: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2、读懂学生,高效对话。3、读懂教材,丰富内涵。4、先学后教,少教多学。5、教不越位,学要到位。6、植入文化,增加浓度。7、渗透思想,增加深度。8、适度拓展,增加广度。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11、形结合,化易为难。12、善于举例,深化理解。13、巧设练习,激活思维。14、让出黑板,天地更宽。15、精心预设,动态生成。16、裸学思想,深度参与。17、四基扎实,后劲充实。18、既为经师,又为人师。19、洗尽铅华,返璞归真。20、跳出数学,感悟教学。最后,他总结到:教师应该怎么做?一、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二、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三、把困惑的东西摆出来!
第三个展示的是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数学学会理事田立莉老师,她执教的是《体积与容积》。玩中学,玩转数学是她这节课的艺术魅力的真正体现。整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有了准确的认识。看田老师和学生像游戏一样学习着新知,我终于明白特级教师特在哪里。第一特:吃透教材。听田老师的课,你会感到她对教材了然于胸,并做到融会贯通,才达到对知识深入浅出的、有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理解。使我感到田老师有很深的课堂教学功底。第二特: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前提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谐课堂的根本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有了差异的尊重与需求的满足,才能展开优质教学的画卷,构建和谐课堂。在田老师的课堂上,能使人真切的感受到对“潜能生”的关照,比如:“试着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象她说的“他代表一类人”,关注了他们,也就关注了教学效果。整节课田老师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飞跃,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畅游神奇的数学世界。课后,田老师作了《在生活中寻求数学、界定数学、发展数学》的报告。她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角色观,从当“教书匠”,走向智慧型的教师;其次要转变学生观,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第三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智慧;第四要合理重组优化教材,用智慧设计有效学习内容序列。一句话,真正的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智慧人”。
三位专家的课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着专家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豁然发现他们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生命课堂、和谐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其实都一样,返璞归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课堂。专家就是我们的引路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这些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