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信息>详细内容

教研信息

听《生活中的比》教学有感

作者:钟芬芳 文章来源:云峰中心学校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2-11-09 字体:

今天,云峰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由六年级的方建丰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生活中的比》的公开课。这堂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选照片的情境:小明要选择一张照片做校牌,一张照片贴荣誉栏。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些小明的照片供孩子们选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照片与小明本人“像”一些,而有的照片“不像。于是,老师就在“像”与“不像处引发了讨论与思考:为什么有的照片“像”,有的照片又会“不像呢?在孩子们充分讨论后教师在照片中抽象出了长方形(使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形结合)。让孩子们把这些长方形按照“像”与“不像进行分类,同时方老师借助问题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又什么关系呢?引发孩子们讨论、计算。通过研究得出了结论:“像”的这些长方形长都是宽的1.5倍。而“不像的这些则不是1.5倍的关系。在板书出孩子们的结论后揭示出了“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揭示了“比”的概念以后方老师没有急着告诉孩子们“比”各部分的名称,而是马上安排了让孩子们打开书本自学这部分知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孩子们通过自学完全能学会的知识教师就应放手,就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学完后方老师让孩子们看板书的比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时的对自学的效果进行了反馈与巩固。到此,孩子们对“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

这时候,孩子们脑子里关于比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方老师组织孩子们对比与除法以及分数进行了比较,揭示出了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概念变得清晰。在概念教学中这种比较与辨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也必须引导孩子们进行适当的比较与辨析。以突出概念的本质。在这种比较过程中孩子们对求比值的方法也也更明确了,因此也促进了能力发展。

在孩子们建立了比的概念之后,老师又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关于比的知识,使所学知识有效的联系生活。让数学知识变得不再干瘪。

整堂课,老师都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渗透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真正的使课堂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