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信息>详细内容

教研信息

“行知少年读书节”活动之:课外阅读指导课(一)

作者:吴丽媛 文章来源:妙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2-05-23 字体:

5月22日,根据学校“第五届行知少年读书节”活动的安排,经过各备课组及上课老师的精心准备,在妙高小学报告厅里,一堂堂精彩的阅读指导课正引领着学生走进一本本有趣的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孩子们在充满智慧的语言文字中收获着满满的幸福和欢乐。  

此次活动,是低段语文组展示的三堂课。三堂课,三种形式,三种风格。每一种风格,每一种形式,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老师,都有一种极大的有启发。

第一堂课,是邱永球老师上的《小北极熊和驯鹿的故事》绘本导读课。邱老师紧紧抓住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心理,首先利用一幅画,引导孩子猜一猜两只小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轻而易举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同时,又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让一年级的孩子感受到绘本故事丰富的想象力。最后,老师出示了一系列问题,提醒学生:这一系列的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让读书活动无限延伸,激发了学生二次阅读的热情。

第二堂课,是二年级叶丽云老师执教的《一千零一夜》读书交流课。叶老师那激情洋溢、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在这节课上,叶老师在学生交流感受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引导孩子们通过读、圈、摘等方法来重点研读“辛巴达第三次航海”的故事,并学习这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所汲取的“营养”,是个人浅层次的阅读远远达不到的。

第三节是课三年级潘玮红老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方法指导课。潘老师的确非常地用心,厚厚的一本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读起来真是有些累。但是,潘老师抓住书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将学生自然地引到书中,然后又通过指导学生对目录的研究,学习检索性阅读的方法,巧妙地选择其中一个学生们较熟悉的“三国”进行重点导读,并进行读书摘记卡的指导。如果我们的潘老师不上这样一堂课,这本书可能就只能躺在书架上了,我们参与阅读,这本书才活了起来。 

纵观这几节课,在课的设计上都立足于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从读前引导,读中指导,读后交流这些不同的侧面展示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书籍是窗口,让孩子窥见世界的神奇和斑斓;书籍是桥梁,让孩子走进奇妙无穷的知识天地。书籍,启迪智慧,启亮心灵的眼睛,让课外阅读浸润孩子的童年吧!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