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岸幼儿园:开展“如何有效撰写观察记录”研训活动
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助推幼儿游戏、学习能力的“催化剂”。为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和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保证观察记录工作能做到观之有效、察有所获。12月21日,遂昌县金岸中心幼儿园开展“聚焦观察,解读童心——如何有效撰写观察记录”的研训活动。
培训伊始,保教主任方艳从“什么是观察记录、为什么要写观察记录、观察什么、怎样写观察记录、如何撰写游戏观察记录”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向教师阐述了观察和记录幼儿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策略,为教师们理清思路,提供理论上的赋能。
并结合生动案例对如何观察、观察中的注意事项、对观察记录的行为解析、教师的支持措施以及书写格式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讲解。帮助教师们学会解读儿童的行为,能够系统、完整、有重点地分析儿童的行为,支持儿童的发展。
随后,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当教师描述的是观察到某一时刻孩子的行为表现,在分析幼儿时,是分析幼儿这段时间长期观察的情况还是只是当时的状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融合大家的观点,找到答案,她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领悟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观察一定要细致、完整、客观,将一日活动中有价值的片断都记录下来,特别是能表现出将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发展表现的部分。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目标分析幼儿的学习行为、发展水平、进步可能等,教师应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认识和理解他们,更好地优化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提升”。方主任总结道。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需要走近幼儿、用心观察,慢慢习得的技巧。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阶段性特征,凭借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准确地评价幼儿的发展。观察记录不是靠学习写作方法完成的,而是靠不断学习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理论、探索与积累教育实践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专业能力来完成的,是一名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基本直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