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试卷是优质试卷
为提高教师对试卷分析能力,提升命题的理念和加强命题研究,从试卷看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遂昌二中社会、思品教研组开展以“从中考谈试卷分析与命题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优质试卷的标准是什么?在新课程条件下,一份试卷是否是优质试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判断。
一、从教育学价值上看
(一)是否有助于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也在《中国教育报》(2009.2.23)上撰文,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列为今后一段时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四大主题之一。所以,一份优质试卷应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否有助于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按照新课程理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对学习评价”,更要注重“为学习评价”,就是说,考试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评定或比较,而在于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差距,从而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导向、自我监控的学习,最终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一份优质试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有效信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是否有助于改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有效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就是“指挥棒”,我们希望通过学业考试,促进教师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坚持依标施教,注重“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改变传统的以“本”为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所以,一份优质试卷应有助于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按照新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
(四)是否有助于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本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应该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确面对人生、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份优质试卷理应有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上述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全面”,就是学业考试在继承以往考试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所说的“准确”,就是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学科的主干内容为核心,按照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重点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查;同时,适度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并通过选材、设问等方式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二、从测量学价值上看
(一)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致性就是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包括内容一致、要求一致、分布一致,以及重点一致等。内容一致性,即试卷涵盖的学科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广度上的吻合程度;要求一致性,即试卷涵盖的学科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深度上的吻合程度;分布一致性,即试卷涵盖的学科内容各个领域之间的比例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结构上的吻合程度;重点一致性,即试卷考查的重点与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主干内容在重心上的吻合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考试大纲或说明”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实践中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或说明”命题,命题范围、要求不超出“考试大纲或说明”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坚持了“一致性”原则。
(二)是否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就是要求试卷有较高立意,且无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评分标准表达准确、无歧义,且赋分合理;考试结果(分数)稳定可靠、误差小,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要求试卷布局从易到难,形成合理梯度;试题类型符合学科特点;试题难易符合学生实际。
(三)是否具有有效性。有效性就是要求考试内容覆盖面广,试题样本代表性强;评分标准制定合理,不仅符合学生实际,而且方便教师阅卷;考试结果(分数)准确、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测量到了想要测量的东西,能够成为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志。
(四)是否具有规范性。规范性就是要求试卷设计规范,与“考试大纲或说明”所要求的试卷框架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题型结构、难度结构等大体保持一致;试题命制规范,与不同题型的命制要求相符合;试题呈现规范,图文清晰、简约、准确,符合试题表述的基本常识。
三、从学科价值上看
(一)是否具有人文性。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内容上看,要求试题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从形式上看,要求试题图文并茂、题型多样、语言富有亲和力等。
(二)是否具有综合性。综合性就是要考查综合能力。这里所说的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科内或学科间有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应用这些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运用能力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多命制综合性试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是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一是指考试形式上的“开放”,其主要特征是:①命题上侧重考查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考试中允许学生查阅、参考有关资料;③评卷时注重结果,更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二是指试题内容的“开放”,其主要特征是:①题目开放不封闭,②答案多元不唯一,③评分采意不采点,④创新加分是正理(鼓励学生在学科思维方面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多采用开卷笔答考试形式,多命制开放性试题。
(四)是否具有实践性。实践性就是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克服教学中“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这就要求命题时要结合时政热点,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