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湾小学:古诗蕴童趣,课堂蕴童心——语文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那么在教学时就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4月20日,新路湾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第三次教研活动。
郑建花老师执教一下《池上》,将抓住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人物形象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课堂灵活生动,富有童趣,环环相扣。诗中的“撑”字,由于孩子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撑”这个字理解不明白。所以郑老师特意做示范如何是“撑小艇”,指导学生一边做着撑这个动作,一边读,这样更好的理解“撑”:手紧紧地抓住竹竿并且用力地划,理解“撑”需要双手用力,表演读,一次一次加大力度,使一年级学生慢慢从中悟出‘小娃撑小艇’这句诗的含义。
周淑金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一课。课堂上,周老师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细致用心,本节课聚焦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教拼音、看日出两次对话,紧扣 “我喜欢”的情感基调,以读促想,展开想象的教学目标,让童话故事在孩子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周老师的课堂上得扎实有效,板书美观,朗读训练到位,值得学习。
语文组教师们认为,这两堂课捕捉到了教学的难点。比如“撑”的教学,借助动作呈现让学生先自由理解,通过教师示范和孩子自由演示来理解“撑”的意思,边说边做。这样既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够强化学生对“撑”的理解。《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中,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课堂紧扣“我喜欢”这三字,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喜欢,怎样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喜欢。
研不止,行不辍。语文教研组相约而行,结伴成长,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于追求高品质课堂的道路上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