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实验校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记实验小学六年级精品课展示
6月7日,遂昌县实验小学的翁素娟老师带领602班的孩子,走进了杜甫的《春夜喜雨》。翁老师用课题将“怎样的雨”“怎样的喜”“怎样的杜甫”串成一条线,始终以“喜”为情感主线,感受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
“好语知时机”:翁老师的语言是“好语”,在课堂中每句话语都用在“点”上,比如从课题进行整体把控,翁老师在孩子的回答:“我发现这是一场春天的雨”中就适时说出“你关注了时间”,这么一句话,就能引导孩子从“事件,心理”的角度去说课题,让孩子“有法可依”。
“适时乃发生”:翁老师的语言“适时”,善于捕捉孩子心理需求出现的激奋点,抓住能触及孩子心灵的特定语句进行引导,激发孩子的情感和认识,如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进行比较,“狂喜”“暗喜”的适时出现,对于感悟诗人的“忧国忧民”事半功倍。
“课中思有度”: 翁老师的课注意孩子的思维。从诗句中的“知时节”“潜入夜”“细无声”出发,引导思考,进行引申,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仅仅可以形容春雨,也能形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怀,孩子在思考过程中,还将春雨的“好”进行了升华:知时节,润万物,花满城,开丰年。这样的升华,体现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愿我们的课堂以关注孩子真实体验为基点,能像杜甫的“好雨”,知时知节,育人细而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