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学:读演创编 畅游儿歌殿堂
——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语文研讨活动
柳絮飞扬,如曼妙飞舞的梦蝶,耳畔响起童年的记忆之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遂昌育才小学翁美红老师正带着她的娃儿们蹦蹦跳跳唱着“有意思的儿歌”呢!
儿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也是他们最早接触的祖国传统文化。儿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在这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新形势下,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翁老师的课堂对此做出了全面的诠释,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她预设了“读儿歌——说儿歌——演儿歌——编儿歌”四个环节,根据儿歌的不同形式,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对于一位老教师来说,陪着孩子们又唱又跳,带领孩子们穿梭在一个个儿歌情境中,确实难能可贵。整堂课上,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儿歌的乐趣,在创编中感受创作的快乐,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谜语歌、游戏歌、问答歌”,真正让孩子在读中学,学中玩,玩中乐。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孩子们意犹未尽之时,翁老师还给孩子们推荐了很多有关儿歌书籍,让孩子们继续遨游儿歌殿堂。
随后,全体语文老师围绕翁老师的《有意思的儿歌》这堂课展开了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时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将研讨活动推向高潮。
儿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形式,会散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课堂也会在不断地探索中、研讨中,提升自我,助力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