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师风采,感受课堂魅力
4月16日 ,我有幸在遂昌实验小学参加了丽水市“绿谷名师”、金华市“教坛新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午聆听了遂昌实验小学鲍宗武老师执教的《画家与牧童》,景宁实验一小吴月圆老师引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下午先是听了两节课:莲都刘英小学朱定远执教的《彩色的非洲》和莲都中山小学梁丽波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课后由四位上课的老师谈谈自己上课的理念及其教学设计思路。之后由市第一届教坛新秀、松阳实验小学骨干教师翁伟红老师对上午的两堂课进行了点评;水阁小学骨干教师、市教坛新秀、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唐朝俊老师对下午的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最后雷清主任对今天的活动作了总结。
雷主任在总结时,简洁明了的提到四点意识:1、语言的意识,语文课要从语言文字入手,语文教学是训练和积累的过程。2、情感的意识,语文课要让学生富有想象的空间,有“情”的味道,让学生在‘情’字上思考。3、目标的意识,传统的东西不一定不好,我们的课堂应该传承。4、能力的培养意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读书,让他们自己会读书。
从名师们上课的引领,以及他们的说课、评课,使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领略到了名师们的风采。活动结束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新课改以来,我们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下面谈谈今天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从名师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以及对话文本。
1、在课堂导入时,抓题眼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感情。如吴月圆老师引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就抓住题眼进行提问:课题有一组反义词你找到了吗?(自己——别人)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我们知道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却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还记得特级教师 于永正 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是呀!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单位,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词语学习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文本中的关键词、难懂的词语,就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的引领学生理解。再如 吴月圆 老师引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引领学生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的汇”这几个词,用词的准确和巧妙, 吴 老师这样引导:描写花的词语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两个呢?汇字换个词儿,可以换什么?(聚)为什么用汇好?汇成犹如溪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来,这个“汇”字用的多么的巧妙呀!
二、感情的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大家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认真读,反复的读,读得滚瓜烂熟,自然就理解文本的内容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处理。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让文本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受到文本的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就先要让学生们了解文本的内容,当学生理解了文本中重点的词句之后,有了真实的感受,品味出了语言文字的内涵,才能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们就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文本的佳境。由此可见,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感的课堂”迫在眉睫。
另外,莲都刘英小学朱定远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教学时, 朱 老师就抓住了文本的主要线索进行教学,课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在新课改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悟和感受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高,关键是在于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