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学:语文组开展了“好课多磨”活动
5月9日下午,遂昌育才小学语文组开展了“好课多磨”活动。
朱丽慧老师带领三(3)班的孩子们,走进《剃头大师》,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朱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语言泼辣干脆,课堂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氛围浓厚,学生学有所得。
首先,朱老师牢牢把握住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要求是: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朱老师在教学生理解难懂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平时理发时,自己被理发师的工具揪住头发痛的感觉以及碎发掉进脖子痒的感受,那是一种让身体非常不舒服,很难受的感觉,从而理解“受刑一样”的意思。
其次,朱老师注重方法的引导与迁移。本册第四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是语文学习上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穿插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今天,朱老师就借助这个文本,把这个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朱老师重点指导了第五自然段的概括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发展了思维能力,还掌握了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再次,朱老师紧扣课后习题,优化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课堂文化,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朱老师就抓住了课后习题,“害人精”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一步一步展开教学,重点突出,一条主线非常清晰,方法指导到位,真的是扎扎实实的一堂课。
纵观整堂课,朱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习得为课堂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蓝巧芽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田园”,感悟诗词的魅力。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但今天蓝巧芽老师迎难而上,选择了古诗的教学,给我们创设了探讨的话题。在课堂预设与教学中,蓝老师勇于创新,从主题凝聚、借画悟情、多方整合三方面实现了古诗教学、感悟模式上的突破。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蓝老师删减了传统的“逐首教学” “逐环教学”模式,大胆采用“想象画面,悟景悟情”的教学思路,让人为之耳目一新,以诗人“农民辛勤劳作”之情怀为主题,将古诗与画面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如:课堂伊始,蓝老师就出示了四幅画面,让孩子搜索记忆,回顾旧知,将诗句与画面相结合,让学生领悟“画中有诗”,做好了后面新授的铺垫,引出“诗中有画”,整个课堂始终围绕一个主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展开教学。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本堂课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尤其是在第四环节中,出示:天刚蒙蒙亮……当月上柳梢头……引出了“昼、夜”体会了村庄儿女的繁忙与辛苦;在繁茂的桑阴树下传来的欢歌笑语……引出了“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快乐情境。蓝老师把“想象画面,激发情感”与诗句的理解、朗读指导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不仅悄然无声地理解了诗句枯燥的意思,还不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并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而激烈地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