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系列十六
本周是第十四周,也是我到云峰支教第五次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鸡兔同笼》,这是一堂中小衔接很紧密的课。在小学里,我们用的是尝试与猜测的方法,一般使用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进行教学,而在初中则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生活原形。
这堂课在遂昌有多位专家级的教师上过,在他们上课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一数学问题,然后用画图法引出假设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教学效果明显。经课后调查,有25%的学生掌握了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75%以上的学生能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也有15%左右的学生处于画图解决问题的阶段,还有10%左左的学生根本不了解鸡兔同笼问题。
经课后讨论分析,我们云峰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一致认为,《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分两节课来上,第一课时只进行列表法的尝试与猜测,从逐一列表到中间列表再到自我调整式列表。在列表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的变化规律,能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第二课时再通过画图法或在列表法增加一行假设鸡(兔)为0只,推出假设法,并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逐一得出假设法的四个步骤,利用操作加深理解。最后出示一组同构异素的练习,让学生在做题时先找一找“鸡兔同笼”的四要素——头数、脚数、鸡、兔及鸡兔所对应的脚数,再利用鸡兔同笼的模式进行问题解决。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因方法多样而探究不深入的问题。
我们云峰的数学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了探究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