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信息>详细内容

教研信息

育才小学:语文组举行“好课多磨”主题教研活动

作者:李萍 翁美红 文章来源:遂昌育才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5-29 字体:

花的娇艳,似乎一碰,它就枯萎了,但是他们依旧绽放着,那是因为勇气的鼓舞;牛郎织女的相会,似乎一眨眼,它就消失了,但是他们依旧期待着,那是因为爱的力量。风雨人生中,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多少挫折,只要有勇气,只要拥抱爱,人生就有希望。

46d30b677ba34639bec09874c1dbf497.jpg

5月24日上午,罗艳芳老师和张燕红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堂朴素却又精致的课。

9f41de6e71ce42b1a9232fa339ec8ece.jpg

0aeb18a57dbd4c97b784bf243950de33.jpg

罗艳芳老师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第19课《花的勇气》。罗老师善于抓住文本主线,层层铺垫,过渡自然,整个课堂教学“以读促悟,读写结合”。最精彩的是“赏词析句”环节。罗老师紧紧地扣住“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这一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提词、比较、交流与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赏析感悟,从而积累语言。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罗老师的点拨下,以花为媒介,升华文本主题思想,领会对生命对勇气的感悟。课堂上,罗老师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中的人文精神,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试想: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不强么?


张燕红老师上的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乞巧》。张老师以“吟诵节日古诗”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巩固曾经积累的古诗目的,又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导入效果。在“明诗意,悟诗情”的环节,张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牵牛织女一年一次相会时的悲喜之情,还相机穿插了孟郊的《古意》。当引导学生理解人间女子在向织女乞巧些什么时,又送给学生一首儿歌《乞巧歌》。诗意的理解,诗情的感悟最忌的是就着文本干巴苍白的讲解。张老师很好地利用课外诗歌,既帮助学生充满遐想的理解与感悟,诗意生动,诗情感人,又带着孩子积累了两首相关诗歌,真可谓一举两得啊!在课的结尾,张老师还领着学生拓展学习了另外两首在关“牵牛织女”的古诗。如果说一节课学一首古诗是保本,那么张老师的课堂一节课学了五首古诗,学生们是不是赚翻了?

我们曾经仰望那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而今天,我们却更敬佩那冷风冷雨中的一朵朵小花,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我们曾经感慨于牛郎织女只能相望,不能相守的无奈,而今天,我们却感谢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一首首诗篇,因为它让我们懂得了经典的传承。

花为媒,诗为侣,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勇敢地走向远方。

 

【打印正文】